Friday, April 25, 2008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8-1)


[1. 簡介] [2. 旅遊建議/食宿交通] [3. Sightseeing] [4. Day Hiking] [5. Winter Activities] [6. Wildlife Watching] [7. Other Activities] [8. More about the Park] [9. Conclusion]


8. More about the Park

[8-1. Ebenezer Bryce] [8-2. What Are Hoodoos?] [8-3. Differential Erosion] [8-4. The Road to National Park] [8-5. Renaming Bryce Canyon?] [8-6. Bryce Canyon Shuttle Bus]

8-1. Ebenezer Bryce

IMG_3171 Visitor Center
Figure 8-1.1: 遊客中心關於Ebenezer Bryce與他老婆Mary的相關介紹與展示,不過這個展示在遊客中心最近的更新後已經被拿掉了。

自從摩門教(Mormon)第二任教主Brigham Young於1846年帶領教徒離開中西部Missouri與Illinois的摩門版Exodus(出埃及記)後,從此就在鹽湖城安頓下來,並著手擴展摩門版圖。現今美國西南部地區的一些小鎮以及不少國家公園都有他們的足跡;很多教堂、學校、甚至是城市也是從那時建立出來的。

Bryce Canyon這區域經過早期的探勘後,被認為是個不適合居住的地方,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這邊不適合耕種;此外,這邊屬於高海拔地區,常容易有霜,這也會凍壞農作物。儘管如此,在這一大片貧瘠的土地裡,還是有少許地方可以耕種,比如Paunsaugunt Plateau以及這高原邊緣底下的地方。Paunsaugunt Plateau就是布萊斯峽谷公園所在的高原,而Paunsaugunt這字在Paiute族印地安人的意思是home of the beaver。

在1870年代中期,有少數的摩門教徒決定到此地來定居,希望可以將這區域做出最好的利用,並在這附近的一個適合放牧的河谷地安頓下來。由於這是非常艱辛的事,擔任先鋒部隊的人除了要有過人的意志力,通常還得具備某些特殊的才能才有辦法讓自己在這種環境生存下去,而Ebenezer Bryce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IMG_7972 Visitor Center
Figure 8-1.2: 這張Ebenezer Bryce的相片較少看到,在遊客中心新的展示區可以看到。

Ebenezer Bryce是從蘇格蘭到美國的移民,他能造船、是個木匠、而且很多粗活都能做,因此很受倚重,也是當時少數接受這項挑戰到這邊開拓的人。他要到這邊的另一個原因是,他的太太Mary身體不好,他覺得搬到這種地方可以對她的健康有幫助。由於不滿意剛來時定居的地方,他們後來搬到了現今Paria River附近。之後並挖溝渠,希望可以引水擴大灌溉與放牧範圍。也大約從這時候開始,同為摩門教徒的當地人基於對他的尊敬,稱這地方為Bryce Canyon。

Ebenezer Bryce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當人們問他對布萊斯峽谷這地方的看法時回答"It's a hell of a place to lose a cow (這是個很容易走丟牛隻的鬼地方)"這句話。不過據信Ebenezer Bryce是個信仰很虔誠的人,因此有人覺得這句話不是他講的,至少那不是他當時所講的用字。

這個引水灌溉的計畫並沒有很成功,再加上他老婆的健康也沒有獲得改善,於是在這邊住了五年後,他們夫妻兩加上六男四女十個小孩於1880年離開了這地方,搬到更南的亞利桑那州南部,也是他最後去世與葬身之處。這冠上他名字的峽谷從此留在這邊,之後還變成了觀光景點與國家公園。

Revised on Aug 16, 2017

Previous Next


[8-1. Ebenezer Bryce] [8-2. What Are Hoodoos?] [8-3. Differential Erosion] [8-4. The Road to National Park] [8-5. Renaming Bryce Canyon?] [8-6. Bryce Canyon Shuttle Bus]

[1. 簡介] [2. 旅遊建議/食宿交通] [3. Sightseeing] [4. Day Hiking] [5. Winter Activities] [6. Wildlife Watching] [7. Other Activities] [8. More about the Park] [9. Conclusion]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