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29, 2011

Birds of Shoreline: AFLIGHT


IMG_3622 Night Heron
Figure 1: 這張是Mountain View Shoreline Park邀請我展示的相片,是一隻night heron,俗稱暗光鳥。

DSCN0579 Birds of Shoreline: Aflight
Figure 2: 在Rengstorff House的展示現場還有附上相關資料。

今年八月,我從flickr接到一封來自Mountain View Shoreline Park的信,說希望我拿上面那張在這公園照到的night heron去參加他們在九月十月的鳥展,地點在公園裡的一棟很有歷史的Rengstorff House。他們總共先選了約二百多張,然後最後挑了約四十張,如果有興趣參加,either寄個電子檔過去,or自己去洗一張8*10相片。也因此,我順便去洗了那張在Lassen照的Painted Dunes。

網路蠻常戰的一個相片瀏覽器話題,就是要不要用flickr。在這些分享相片的網站裡,flickr已經很成功地塑造出high quality的定位,裡面不乏很多職業攝影師,而且不少公司、環保團體、甚至是國家公園都有自己的flickr帳戶。也因此,對於攝影較投入或是有較強企圖心的人,相當大的比例會用flickr。裡面的作品千奇百怪,各種風格都有,包括你喜歡或痛恨的。當然這不表示所有在flickr上的相片都是好作品,但想要看到較多好作品,flickr是目前最好的網站。這也不是說flickr什麼都好,如果相片主要是要跟親朋好友分享,是不需要用flickr,況且在不付錢的情況下,flickr可能還會比較麻煩。即使如此,如果你希望自己的相片有較高的impact,那flickr是目前最主要的相片分享網站(暫時不考慮如iStockphoto這類相片買賣網站)。常在上面分享相片,假以時日,你的作品也是有機會被邀請參展的。

我參加了在九月十五日的Photography Reception and Panel Discussion這活動,基本上是邀請有貢獻相片的攝影師互相認識,並討論一下這方面的議題,主要是跟保育有關,而當地如Audubon Society等保育組織也有派人來參加。即使這不是什麼多有名的公園,但保育工作依然相當重視,比如這公園的貓頭鷹數量不多,但緩慢成長,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鼠類不足的關係,而之所以鼠類會不足是因為大家不覺得老鼠夠可愛,為了避免妨礙觀瞻或甚至認為這邊衛生有問題,所以相當有計畫地在滅鼠,也因此造成貓頭鷹的糧食不足而使得數量無法增加。他們還有一張歷年這公園貓頭鷹數量的曲線圖,這可是玩真的而不是一張嘴說說而已。當然,這件事也反應了一般公園跟國家公園或是national wildlife refuge不同的地方,一般公園比較照顧大部分的人,野生動物因此被犧牲較多,而不像國家公園或是national wildlife refuge對人的妥協低很多。

那他們怎麼決定要選哪些相片參展?決定的有幾個人,除了有攝影師外,也有生態專家與公園的工作人員,也因此並不是完全以技術面取勝,有其他面向。我看了一下展示的相片,未必都是那種很高級的鳥照,有的甚至看起來很普通,但這種看來普通的相片我的判斷是不常在這公園看到,照得到就已經很了不起了。這類的獲選或甚至是攝影比賽的相片,表達當地特色或是某種意念往往比展示個人技術或很多人追求所謂的技巧要來得重要很多。這種特色或意念表達取決於對當地的瞭解或是個人的體驗,通常需要長時間摸索與不斷修正才能達成。

據公園說,他們明年想要擴大舉辦。我覺得這活動蠻有意義的,有機會的話明年還蠻有興趣繼續參加的。倒不是可以在這邊看到多少好的鳥照,而是看到即使只是一個小城市,對自然生態依然相當重視,也表示附近居民很關心且支持,不然也不會有經費或人力花在這上面。我想,這是正確的方向。

Back to Camera/Photography

Friday, October 21, 2011

Painted Dunes from Atop Cinder Cone


IMG_1095 Painted Dunes, Cinder Cone Trail, Lassen Volcanic National Park
Figure 1: 這張是我的Lassen Volcanic National Park 2012 Annual Pass Photo Contest得獎作品。

新聞稿

我前天接到公園的email通知我贏得2012年的Annual Pass Photo Contest,是一張從公園Cinder Cone照的Painted Dunes。不過這Annual Pass是指Lassen Volcanic National Park而已,不是Interagency的那張所有公園都通用的Annual Pass。原本想辦個有獎徵答,讓大家猜是哪一張相片得獎,等到官方新聞發佈時我也可以公佈得獎者送點小禮物,不過他們動作竟然非常快,三天內就把這消息放上官方網站,所以來不及辦這活動。不過我也許可以辦另一個,因為我還有一張相片今年也被拿去展示。

這張是在三年前用Canon 450D與Canon 55-250mm照的,時間大概是中午,敢選這時間照的相片去參賽還真是有種。之前在Canon 70-300mm那篇文章裡我提到去練在大太陽下也能照出好相片的本事,我不是在開玩笑,我是講真的。原本想在寫Canon 55-250mm這顆也快要沒人買的鏡頭時才用這張當example放上去,既然這鏡頭小兵力大功,提前讓他出來見客也是應該的。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攝影比賽,一投就中算是手氣相當好,即使參賽者不多只有115件作品。我去年就有想過要丟張相片去Lassen這公園,不曉得那時在忙啥所以忘記了,今年因為另一件作品被人邀請去參展,剛好記起這件事,所以去Walmart洗一張7*5的相片參賽。雖然這不是多有名的公園,不過台灣人的名字可以出現在國家公園的官方網站我想不容易,也算是件值得感到光榮的事。

Back to Camera/Photography

Wednesday, October 12, 2011

Canon EF 70-300mm f/4-5.6 IS USM


Review from Photozone
Review from Amazon

Sample Photos

1. 簡介

Canon在2010年推出了EF 70-300mm的L鏡版,這顆非L鏡的EF 70-300mm看來不久後會被打入冷宮。趁著還不是特別冷的時候寫寫,再過幾年我想這顆非L鏡的文章應該是沒人有興趣看的。

IMG_6897 Fire Falls, Yosemite National Park
Figure 1: Canon EOS 550D with Canon EF 70-300mm f/4-5.6 IS USM at f=180mm, Av=5, Tv=1/250 and ISO=400。優勝美地(Yosemite)名景之一的Horsetail Falls,在冬天有機會變成所謂的Fire Falls。這瀑布其實遠且小,得用長鏡頭才有辦法補抓,算是長鏡頭照風景的典型使用時機。

IMG_8800 Rainbow and Bridalveil Falls, Yosemite National Park
Figure 2: Canon EOS 550D with Canon EF 70-300mm f/4-5.6 IS USM at f=300mm, Av=9, Tv=1/1600 and ISO=400。優勝美地的瀑布常常會伴隨著彩虹,這個是Bridalveil Falls產生出的彩虹,直接用長鏡頭照下即可。因為被盜用(講好聽點是未經許可使用)之故,這張是我目前在flickr上點閱率最高的相片。

IMG_6860 Morning Has Broken, Yosemite National Park
Figure 3: Canon EOS 450D with Canon EF 70-300mm f/4-5.6 IS USM at f=80mm, Av=9, Tv=1/320 and ISO=400。很多人有長鏡頭只是用來照特寫、照出來的相片會很平面的印象,這並不完全正確。相片能不能立體相當程度取決於取景與構圖,鏡頭長短只是相對、不是絕對的,視拍攝者站的距離而定,長鏡頭依然有很多機會可以照出有立體感的相片。

這是一顆general purpose的長鏡頭,EF開頭是設計給full frame用的Canon鏡頭,但是APS-C的機身也能使用,等效焦距為112mm~480mm,算是相當長。雖然不是L鏡,但不表示無法照出好的相片,跟照的題材有關。

一般長鏡頭會跟野生動物或是運動聯想在一起,但實際上也能照風景,雖然這不是大部分人所習慣用的風景攝影焦段。不幸的是,運動與野生動物一般需要較好的光學特性,尤其是銳利度,這是這顆鏡頭所欠缺的,再加上這鏡頭光圈不算大,動態題材攝影所需的快速快門也較不易從這顆鏡頭取得。即使如此,這顆鏡頭畢竟夠長,如果攝影者對整個相關情境有相當的熟悉度與掌握度,依然可以繳出還不錯的相片。

一個跟L鏡比較的重點是,這顆與Canon EF 70-200mm f/4 L IS USM(小小白IS)配上1.4x那個比較好?就我的經驗,小小白IS加上1.4x的銳利度依然比這顆要好,所以如果你已經有小白砲(包括其他版本的70-200mm L)但想要照運動與野生動物的題材,去買個1.4x增倍器是較好的選擇。

IMG_1767 Tuolumne Meadows, Yosemite National Park
Figure 4: Canon EOS 50D with Canon EF 70-300mm f/4-5.6 IS USM at f=75mm, Av=9, Tv=1/250 and ISO=400。這也是用長鏡頭照出的3D相片,是優勝美地的Tuolumne Meadows。這鏡頭的發色普通,後製軟體可以幫點忙,不過有限度。

IMG_5515 Winter Morning, Crater Lake National Park
Figure 5: Canon EOS 450D with Canon EF 70-300mm f/4-5.6 IS USM at f=70mm, Av=9, Tv=1/500 and ISO=200。這是Crater Lake的冬景,依然有立體感,雖然這不是這張相片的重點。

IMG_5436 Winter Magic, Crater Lake National Park
Figure 6: Canon EOS 450D with Canon EF 70-300mm f/4-5.6 IS USM at f=120mm, Av=9, Tv=1/800 and ISO=200。不是每張風景照都得3D,當主題夠有力的時候,2D的渲染力就相當強了,這張也是在Crater Lake照的。

照風景或是一些對銳利度需求較低的攝影題材是這顆鏡頭較好的使用場合,可以讓這鏡頭的短處降到最低。這顆鏡頭發色雖不算上乘,但也不至於不能看,畢竟是設計給full frame用的鏡頭,還是會有一定的基本面。實際上,光學特性在數位相機的要求較低,因為可以拍raw並在後製的過程中補償回相當部分。即使是銳利度,也是可以靠後製改善。不過後製不是萬能,算是補妝而無法化腐朽為神奇,搞得太超過會有反效果。

當然,這鏡頭也可以拍人像,如果你不想專門去買一顆定焦鏡的話。雖然光圈不大,但可以靠較長的焦距解決,這在美國比較容易找到夠大的地方照,雖然不見得很方便,但在人口稠密的地方困難度可能會過高;至於拍花或是macro,這不是這顆鏡頭該做的事,18-55mm那顆還比較適合。我沒在拍花或是macro這類的題材,但因為工作需要,去客串代拍實驗室儀器、轉接頭與PC板這些有的沒的,跟照macro類似,只可惜沒凹到老闆去買一顆好的macro鏡讓我玩玩。

這不是L鏡,所以組裝只算是ok,沒到防滴防塵的規格。對焦時馬達稍微吵了點,且對焦時的鏡頭晃動也稍大,照飛鳥三不五時也會上演盲劍客劇情。不過考量到這顆鏡頭的價錢,整體的performance也算是一分錢一分貨,Canon這公司不算是坑人。

2. 使用經驗

實際上,這不是我常用的長鏡頭,因為大部分的時間機身裝的是100-400mm這顆鏡頭,因為我有很高的照野生動物需求。不過閒暇之餘,也不介意裝上這顆玩玩。

這顆鏡頭大部分的時間被我用來照風景,而這是這顆鏡頭跟L鏡差最少的攝影場合。一般風景或旅遊攝影對攝影器材的要求很低,除非是室內或是你要印出很大張的相片。對於一般網路上分享,最大邊1024 pixel大都夠用,何況這顆鏡頭可以提供比1024 pixel更大的片幅,即使只是使用entry level的機身。

IMG_8284 The Grand Teton
Figure 7: Canon EOS 550D with Canon EF 70-300mm f/4-5.6 IS USM at f=150mm, Av=9, Tv=1/1000 and ISO=200。古人有所謂此時無聲勝有聲(應該是白居易在琵琶行寫的),今人也有提頓2D勝3D。並不是3D才叫大景,有些看似大景的場合並不適合照成3D,直接拉長鏡頭喀擦一下即可,不需畫蛇添足硬搞成3D。

IMG_5903 Badlands, Death Valley National Park
Figure 8: Canon EOS 450D with Canon EF 70-300mm f/4-5.6 IS USM at f=120mm, Av=9, Tv=1/320 and ISO=200。這個是Death Valley在Zabriskie Point的惡地地形,並不是附近的所有惡地地形都適合入鏡,所以需要用長鏡頭過濾取其精華。

IMG_0400 Summer Morning on CA-299
Figure 9: Canon EOS 50D with Canon EF 70-300mm f/4-5.6 IS USM at f=105mm, Av=9, Tv=1/320 and ISO=400。這個是北加州某鄉下地方,「草」闊天空的相片感覺是用廣角鏡才能照出來的,事實也不然,長鏡頭依然可以、某些場合甚至更適合照出寬闊的感覺。

特寫是最常見的長鏡頭風景攝影,或說是只取其風景裡最精華的部分。某些場合顯而易見,但其他場合則不是那麼明顯,得依賴所謂的攝影眼。攝影眼是可以培養的,回報是你可以照出屬於自己的相片,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芭樂景點相片。

然而長鏡頭不只是用來照特寫,也可以用來照有立體感的相片。大部分的攝影者比較習慣用廣角鏡以前、中與背景營造立體感,實際上這也可以用長鏡頭達成,跟站的位置有關。或許有人會覺得,站近用廣角鏡照與站遠用長鏡頭照得到的效果一樣,那站近用廣角鏡照就好了,何況還可以避免一些死觀光客在前面走來走去?有些時候確實如此,但很多時候並不是這樣,因為周遭地勢的高低起伏以及左右視角的變化,會造成前景或是背景某種程度上的不同,而這些不同就可能會讓整張相片看起來很不一樣,雖然現場看的差別也許不大。

另外一個要用長鏡頭照風景的理由是scale,也就是要表現大小。這種scale的表現比較不容易由廣角鏡達成,因為通常得站遠再用長鏡頭照才有這種效果。大部分的風景攝影師對反差與色溫比較擅長,不過這兩樣一般得在太陽角度低或在地平線下的時候才能表現。如果想要讓自己的攝影更productive,可以試著練出在大太陽下依然有辦法照出好風景的本事,而表現scale是方法之一。

如果遇到要照建築物,我會試著用長鏡頭以避免廣角鏡的變形問題,雖然這也可以用後製軟體去修正。這表示得站遠照,有時候可以,但有時候找不到這位置、被不該擋到的東西擋到或是前面觀光客太多找不到空檔。雖然有人喜歡建築物變形的感覺、或甚至用魚眼鏡去照,經驗上大部分的人不喜歡,我自己也看得很刺眼。

IMG_3749 Cinder Cone Trail, Lassen Volcanic National Park
Figure 10: Canon EOS 50D with Canon EF 70-300mm f/4-5.6 IS USM at f=110mm, Av=4.5, Tv=1/1000 and ISO=400。這個是Lassen Volcanic National Park的Cinder Cone Trail,不是什麼award winning相片,但顯然是something而不是nothing,長鏡頭成功營造出scale是原因之一。很多時候風景攝影師不喜歡有人在相片裡,但有些場合是必要的,就好像森林大火以前被視為有害,但現在被視為不可或缺,甚至還主動去放火燒一樣。

IMG_1566 Hiker Enjoying Vernal Falls, Yosemite National Park
Figure 11: Canon EOS 50D with Canon EF 70-300mm f/4-5.6 IS USM at f=170mm, Av=9, Tv=1/160 and ISO=100。這也是另一個用人營造出scale的例子,是在優勝美地Vernal Falls下的Mist Trail照的。

IMG_5456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12: Canon EOS 450D with Canon EF 70-300mm f/4-5.6 IS USM at f=70mm, Av=9, Tv=1/400 and ISO=200。建築物相片一般不喜歡變形,站遠用長鏡頭照是一個辦法,但有時可能一時找不到夠遠的位置,或是站遠但前面有一堆死觀光客在那邊照相照不停。這是Crater Lake Lodge的冬天,夏天Crater Lake這公園人就不多了而冬天人更少,因此沒有死觀光客這問題。

這鏡頭不是我照野生動物的主力,為了寫這篇文章特地給他機會,看看效果如何。我想關鍵在於你得有辦法離動物夠近,在這種情況下,相片quality看起來還不錯,至少一般在網路上貼給大家看還不至於怕傷眼而不敢貼出來。所謂夠近,我給個rule of the thumb,如果整隻動物可以填滿原始相片面積的2/3,那裁出來後加上適當的利化,在最大邊1024 pixel的情況下畫質至少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打鳥比一般大型哺乳類動物對鏡頭性能的要求更高,雖然鳥飛得夠近也確實可以用這鏡頭照得不錯,但這種機會比大型哺乳類動物低很多,我建議直接買個L鏡或是在70-200mm這類鏡頭加上1.4x比較實在。

另一個變通的方法,是照所謂的environmental wildlife photo,也就是不強求照動物的close up,而是把動物與周圍景觀照在一起。這類型的相片對銳利度的要求不若close up高,因此可以避開這鏡頭的缺點。但不要因此覺得這種相片無法吸引人,實際上這類的相片很可能更有吸引力。照這種相片有點類似照風景照,但是常常沒空讓你慢慢調角度或是上角架,而是必須馬上快速反應按下快門(所以鏡頭有IS防震是有用的),因為動物的位置會影響整個相片的構圖。

整體來講,這顆鏡頭只適用於低強度的野生動物攝影,不少國家公園都滿足這條件,因為美國與加拿大的野生動物很多都有相當程度的habituated現象,常常都不把人類這個食物鏈最上層的predator放在眼裡,尤其是在落磯山區的國家公園,有不錯的機會在這些地方近距離照到如bighorn sheep、mule deer或是mountain goat這些動物。

IMG_8157 Stanley Hotel, Estes Park, Colorado
Figure 13: Canon EOS 550D with Canon EF 70-300mm f/4-5.6 IS USM at f=85mm, Av=9, Tv=1/800 and ISO=400。這個是Rocky Mountain National Park外的Stanley Hotel,得離開旅館站遠用長鏡頭照才不會有變形的問題。當然,站近用廣角鏡之後用軟體修正變形也行。

IMG_8706 San Francisco
Figure 14: Canon EOS 50D with Canon EF 70-300mm f/4-5.6 IS USM at f=100mm, Av=4.5, Tv=1/5000 and ISO=400。大城市的skyline也是用長鏡頭的場合之一,這個是San Francisco的skyline。

IMG_1230 Baker Beach, San Francisco
Figure 15: Canon EOS 50D with Canon EF 70-300mm f/4-5.6 IS USM at f=75mm, Av=5.6, Tv=1/800 and ISO=200。另一個用長鏡頭照出3D相片的example,從Baker Beach看的芭樂景點Golden Gate Bridge。

我沒用過這鏡頭照運動,雖然我有興趣去照如大聯盟、美國公開賽還是花式溜冰這種比賽。不過真要去照,我會先以100-400mm為主,等到覺得好的相片夠多才會讓這顆鏡頭上陣玩玩。真要去照,得買貴一點的票盡量往前面坐,才能讓這顆鏡頭發揮最大功能。

我用這顆鏡頭照過Blue Angels,因為條件配合得當的關係,所以效果其實不錯,我覺得不比我在San Francisco Air Show用100-400mm差。之所以如此在於San Francisco Air Show的Blue Angels感覺飛離觀眾稍遠一點,因此compromise了100-400mm這顆鏡頭的優勢,另一個原因是光線條件不同,San Francisco Air Show是面對北邊,因此某些角度會逆光,但我用這鏡頭照Blue Angles那次是面向東方,因此完全順光。這其實也順便說明,攝影者得花點時間去找尋有利的攝影條件,才能發揮攝影配備的最大功效。

大致上,這顆鏡頭是適合打鐵鳥的,因為鐵鳥不會因為怕人而逃跑,所以「距離近」這條件很容易滿足。

IMG_8339 Pronghorn, Gallatin National Forest
Figure 16: Canon EOS 550D with Canon EF 70-300mm f/4-5.6 IS USM at f=300mm, Av=5.6 Tv=1/4000 and ISO=400。既然是長鏡頭,野生動物顯然也是目標之一,這是在黃石公園外的Gallatin National Forest照的pronghorn。

IMG_8342 Pronghorn, Gallatin National Forest
Figure 17: Canon EOS 550D with Canon EF 70-300mm f/4-5.6 IS USM at f=220mm, Av=4.5 Tv=1/2500 and ISO=400。跟上一張同一地點差不多時間照的,因為夠近,所以畫質還不錯。

IMG_8112 Bighorn Sheep, Rocky Mountain National Park
Figure 18: Canon EOS 550D with Canon EF 70-300mm f/4-5.6 IS USM at f=260mm, Av=5.6, Tv=1/1000 and ISO=400。這是在Rocky Mountain National Park外面照的bighorn sheep,當距離夠近的時候,這顆鏡頭跟L鏡的差別不大。大家可能會有疑惑,為什麼動物都願意離我這麼近?我看過一個野生動物攝影師的書說,你越裝作若無其事,他們越願意離你近。很多人看到動物太興奮,不自覺的肢體語言與動作太大嚇到他們。不過我覺得這跟講股票經類似,聽起來make sense且講得口沫橫飛,但實際上真有賺那麼多或甚至是賠錢只有自己知道。

IMG_8327 Bighorn Sheep Lamb, Gallatin National Forest
Figure 19: Canon EOS 550D with Canon EF 70-300mm f/4-5.6 IS USM at f=300mm, Av=5.6 Tv=1/1250 and ISO=400。也是在黃石公園外的Gallatin National Forest照的,是一隻bighorn sheep lamb,跟mountain goat kid一樣都很可愛。因為這顆鏡頭的銳利度不比L鏡,裁圖的空間有限,得適可而止。

3. 整體評價

雖然這不是一顆明星級的鏡頭,但使用得當的話依然可以成果豐碩。在以網頁貼圖分享為主且最長邊1024 pixel大都夠用的情況下,這顆鏡頭是可以用的。對於已經有這鏡頭的人,也不必急於拋售出去,尤其如果沒在照野生動物的話。有些時候,有個backup鏡頭是必要的。

當然,如果你手上沒有長鏡頭而想要添購,這鏡頭不像是具有吸引力的選擇,尤其當你的機身是full frame。我前一段時間看過Costco有在賣550D之類的機身附帶兩顆鏡頭的combo,55-250mm被換成這鏡頭,我認為還蠻值得買的。

IMG_9150 American White Pelican, Don Edwards SF Bay NWR
Figure 20: Canon EOS 450D with Canon EF 70-300mm f/4-5.6 IS USM at f=140mm, Av=5.6, Tv=1/2000 and ISO=200。這張看起來不像是這顆鏡頭照出來的,是當距離夠近時這顆鏡頭可以有類似L鏡表現的另一個例子。對於打鳥,我建議還是去買L鏡,用140mm照到這隻在Don Edwards San Francisco Bay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的American White Pelican不是常態,可能是這隻鳥昨晚沒睡好精神恍惚,才在距離我這麼近的距離飛過。

IMG_9145 American White Pelican Incoming, Don Edwards SF Bay NWR
Figure 21: Canon EOS 450D with Canon EF 70-300mm f/4-5.6 IS USM at f=140mm, Av=5.6, Tv=1/2000 and ISO=200。如果你真的用這鏡頭打鳥,這是一個好的example,不要強求照特寫(close up),當環境配合得當,當成風景照照鳥是比較好的策略,不過這得反應夠快馬上看出這是一個好的構圖才行。根據我的經驗,大部分打鳥的人不習慣照這種鳥照,常常覺得特寫才是王道,雖然有些場合這種鳥照可能比特寫更有吸引力。

IMG_4001 American White Pelican, Don Edwards San Francisco Bay NWR
Figure 22: Canon EOS 50D with Canon EF 70-300mm f/4-5.6 IS USM at f=300mm, Av=5.6, Tv=1/1600 and ISO=800。這也是另一個不強求特寫的鳥照,還順便可以當rule of the 3rd的範例照片。

IMG_5224 Diamond Formation of Blue Angels, Redding Air Show, 2009
Figure 23: Canon EOS 50D with Canon EF 70-300mm f/4-5.6 IS USM at f=180mm, Av=5, Tv=1/1250 and ISO=100。鐵鳥也是鳥,這顆鏡頭要照Blue Angels這類的air show還算適用。這相片看起來有點可怕,這四架靠得很近,是我目前看過的飛行組合裡靠最近的。

IMG_5454 Blue Angels, Redding Air Show, 2009
Figure 23: Canon EOS 50D with Canon EF 70-300mm f/4-5.6 IS USM at f=130mm, Av=4.5, Tv=1/1000 and ISO=100。雖然也是有人帶射程更遠的定焦鏡去air show照飛機,但要是遇到這種炸彈開花或其他散開的隊形,需要焦距短才能全部入鏡,變焦鏡的彈性很多時候比定焦鏡的好畫質更實用。

我曾試過用這顆與其他L鏡照風景,經驗上差距相當有限。用長鏡頭照風景是相當有趣的,某種程度上可以藉此判定自己在攝影上是否有在進步。如果你發現自己喜歡的風景相片有焦距越用越長的傾向,這是個好現象,表示你看風景的角度跟大部分的人不同,因為通常大部分人看到的景象屬於廣角鏡的焦段。精確一點的說法,就是你的攝影眼在逐漸進步,而這種攝影眼進步所帶來的相片渲染力往往遠大於好的攝影設備。

Back to Camera/Phot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