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17, 2009

Paradise Inn


IMG_6650 Paradise Inn, Mount Rainier National Park
Figure 1: Paradise Inn的正門。

1. 簡介

有Icon of the Pacific Northwest之稱的Mount Rainier(雷尼爾山)於1899年在華盛頓州成立為國家公園,為了提倡國家公園觀光,一棟夠格的高品質旅館很快成為提升旅遊品質的施政重點,而這棟旅館就是座落於這座山南側的Paradise Inn,並於1987年列入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表示對國家公園建築風格重要性的重視與保存。

IMG_8172 Paradise Inn, Mount Rainier National Park
Figure 2: Paradise Inn是個人來人往的地方,難得有個一時沒人的空檔。

IMG_8155 Paradise Inn
Figure 3: 雖然旅館前有提供一些停車位,要停在這幾個夢幻的停車格需要積不少陰德。

IMG_6987 Paradise Inn, Mount Rainier National Park
Figure 4: 旅館後來加蓋另一棟annex(梯子進去的這一棟),也讓更多人有機會可以在這美好的地點過夜。

IMG_6424 Paradise Inn, Mount Rainier National Park
Figure 5: 這應該可以算是最想住Paradise Inn的鏡頭之一。

在早期,大部分的國家公園旅館都是由鐵路公司主導並出錢興建,比如Old Faithful InnEl Tovar以及Many Glacier Hotel等,但Paradise Inn並沒有遵循這個模式。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在於這邊山區的坡度太大,鐵路公司無法在這種情況下鋪設鐵軌,也就無法扮演龍頭的角色提倡國家公園的觀光。

在鐵路公司的缺席下,來自於Seattle-Tacoma的散戶型地頭蛇商人興起,於是一堆散戶紛紛在Mount Rainier蓋自己的住宿或其他設施拼觀光,因為他們的資本不大,品質也就無法太好,只能提供帳棚等簡單的設施讓旅客有地方過夜與用餐。另一方面,散戶還會惡鬥,這又使整個到這公園的旅遊品質雪上加霜。這看在Stephen Mather(NPS的第一任Director)的眼裡很不是滋味,認為公園應該做點事提升整個旅遊品質。也許是因為他曾經於1905年攻頂成功,所以對Mount Rainier這座山有特殊情感,進而對這公園也有很高的期待,即使後來因中風無法清楚說話並退位NPS Director,他躺在病床上唯一詢問的就是這公園的道路建設工程。

於是Stephen Mather找了這些在Seattle與Tacoma的散戶,先邀請他們以騎馬與camping的方式同遊Mount Rainier的backcountry,同時檢視公園的狀況;之後遊說他們集中資金組成一個公司,並在公園內蓋一座高品質的旅館提升遊客觀光品質。為了逼他們就範,Mather還威脅說,如果他們這些散戶不組成一個大公司,那他只好去東岸找錢來完成他想完成的事情。為了怕外來資金入侵以及肥水不落外人田,當地的散戶乖乖就範,組成了Rainier National Park Company,負責之後Paradise Inn的設計、興建與經營。

IMG_8139 Paradise Inn, Mount Rainier National Park
Figure 6: 之所以要把Paradise Inn蓋在這的另一個原因是還可以看到Tatoosh Range。

IMG_7988 Tatoosh Range from Paradise Inn
Figure 7: 遊客可以在旅館的陽台外欣賞Tatoosh Range。

IMG_0695 Paradise in Winter, Mount Rainier National Park
Figure 8: 冬天的Paradise Inn旁都可以有這麼多車,夏天就可想而知了。

IMG_0116 Paradise Inn in Winter, Mount Rainier National Park
Figure 9: 旅館大門已經被埋在雪裡,似乎需要從門另外接一個通道出來。

IMG_0137 Paradise Inn in Winter, Mount Rainier National Park
Figure 10: 曾經有幾年Paradise Inn的冬天有營業,不過大部分都不營業,是這旅館可以自己獨享清靜的季節。

在舵手升級且資金足夠的情況下,由Frederick Heath所設計的Paradise Inn於1916年開始興建,順利在隔年完成,並如預期地在1917年七月一日開張營業,共花了將近100,000美金;因為供不應求,之後在1920年時又新增一棟四層樓的annex以容納更多的旅客。所謂供不應求,其實當初在主建築旁是有提供比主建築更多客房的帳棚屋,不過大家希望可以住好一點,所以才升等加蓋跟主建築一樣或更好住宿品質的annex。

興建風格就如Old Faithful Inn等早期國家公園旅館一樣,不以征服大自然蓋一座高大耀眼建築物為主軸,而是以跟周遭環境融合為主要訴求,並以當地的木材與石材為主要興建材料,達成rustic與blending的目標,讓人覺得和諧而不突兀。不過一開始他們打算把旅館的屋頂漆成紅色,但遭到公園否決而改成深綠色。也跟Old Faithful Inn類似的是,兩棟旅館的屋簷角度都很大,因為都屬於高雪量的地方。

實際上,一開始Frederick Heath所夢想的旅館是蓋在山腳下的Longmire,除了也可以看到Mount Rainier外,還可以泡湯享受附近號稱有療效的天然泉水;但Stephen Mather也有他的旅館夢想,他要住在這棟旅館的人除了可以看到Mount Rainier外,還可以看到Tatoosh Range,當然還可以看到Paradise無敵美的野花,甚至是有個ice cave可以探訪的Paradise Glacier(這冰洞大概在1980年代因冰河消退而跟著消失)。所謂官大學問大,因此夢幻旅館的地點從Longmire移到Paradise,並命名為Paradise Inn。

IMG_6476 Paradise Inn, Mount Rainier National Park
Figure 11: 一大早大概六點左右照的旅館大廳,幾小時之後這地方就會成為人來人往的鬧區。

IMG_6437 Paradise Inn, Mount Rainier National Park
Figure 12: 大廳以木製家具為主,最右邊那張椅子造型很特殊,看似有趣,但加個墊子會比較好坐。

IMG_6440 Paradise Inn
Figure 13: 1885年森林大火被燒死的一些樹被拿來當作旅館的支撐結構。

IMG_6487 Paradise Inn
Figure 14: 大廳另一個角度,讓人有置身森林的outside in感覺。

IMG_8196 Paradise Inn
Figure 15: 當年總統Harry Truman到訪公園時也親手在這鋼琴彈上幾曲,算是這旅館最有名的事件之一。這鋼琴一到下午都有專人來彈,其他時候鎖著不給彈就是。

旅館地點從Longmire移到Paradise故然提供了更好的視野以及高海拔的享受,興建難度也變得更高。因為Mount Rainier一直是美國降雪量的第一名(後來曾經被也在華盛頓州的Mount Baker超過),在結構支撐上非常嚴苛。也許是因為已經有了Crater Lake Lodge的興建經驗,Paradise Inn既沒有先天不良的結構問題,也沒有資金不足的問題,從蓋好之後大致是一帆風順且生意興隆,除了在1979因長年的使用而需要復建(一開始公園想拆掉,但群眾群起靠邀,所以公園順從民意改成搞復建而沒有拆掉)以及2006與2007年進行更新工程外(包括加強防地震的結構工程),整體來說是屹立不搖地堅守崗位並提供遊客住宿服務,轉眼間可說是一百年如一日,不像Crater Lake Lodge般的多災多難與歹戲拖棚。

時至今日,Paradise Inn仍然一如往常,提供遊客一個溫暖的窩以方便遊覽Mount Rainier。對很多人來說,住在Paradise Inn跟遊覽Mount Rainier是旅遊套餐,缺一不可。

IMG_6484 Paradise Inn
Figure 16: 熊造型郵筒,就在check in櫃臺對面。

IMG_6968 Paradise Inn, Mount Rainier National Park
Figure 17: 訪客記錄簿。

IMG_8239 Paradise Inn
Figure 18: 大廳兩端都有火爐,這是其中的一個火爐。

IMG_9350 Fireplace, Paradise Inn
Figure 19: 火爐火力全開時,站在旁邊真的很溫暖。

IMG_7855 Grandfather Clock in Paradise Inn
Figure 20: 大廳裡的一個木製老爺鐘。

2. 旅館布置

跟大部分的國家公園旅館一樣,大廳是重頭戲,而Paradise Inn的大廳並不讓人失望,格局夠大,空間也夠寬敞,配合上公園的人潮以及住宿的旅客,整體設計算是相當成功。用的Alaska yellow cedar木材除了支撐起整個結構,也肩負著視覺上的古色古香,並讓人有置身森林的感覺,可說是把旅館外的森林帶進了旅館裡。這些木材是從1885年的森林大火recycle來的,那場大火的起因不詳,但這些樹只有樹皮被燒到而死,因此還可以用來蓋旅館。

此外,大廳的一些桌椅有不少是當年特地禮聘德國名木匠Hans Franke到這邊製作的,至今仍然保存良好並且繼續使用中,比如最有名的老爺鐘以及總統Harry Truman彈過的那台鋼琴。

天花板上一開始吊著的是日本式燈籠,後來因為年老而重新換過。即使如此,看起來仍然非常具有東方味,讓人想起跟Lake McDonald Lodge大廳的吊燈有著相當類似的風格。

我個人喜歡檢查這類旅館大廳的火爐,而Paradise Inn的大廳在兩端各有一個火爐,不少時候兩邊的火爐會同時生火,而火爐旁的沙發通常也是大部分人想搶先坐的位置。若要找一項Paradise Inn最讓我喜歡的,大廳有兩個大火爐同時生火是我的第一選擇。

IMG_7004 Evening Program
Figure 21: 大廳的夏天晚上差不多每晚都有ranger講解的evening program,幾乎是座無虛席且有的人乾脆直接坐在地上。我自己還蠻喜歡這活動的,印象中在目前住了七晚的經驗裡還沒缺席過任何一次。

IMG_7006 Paradise Inn
Figure 22: 大廳通往mezzanine的樓梯。

IMG_7018 Japanese Lanterns in Paradise Inn
Figure 23: 從mezzanine可以就近欣賞大廳布置的日式燈籠。

IMG_7016 Paradise Inn
Figure 24: 晚上通常都會看到幾桌在玩board game之類的遊戲。

IMG_8167 Paradise Inn
Figure 25: 餐廳也算是旅館裡最重要的地方之一,不過晚餐不接受預約,太晚到大都得先等個十五分到卅分。

此外,旅館在夏天會請人來做場簡單的座談。在其他國家公園旅館,通常會有一個禮堂之類的空間大家進去聽講,比如Bryce Canyon Lodge或是Grand Canyon Lodge等。但Paradise Inn並沒有這種禮堂,而是直接在大廳架起屏幕用投影機(後來當然是改成用電腦)直接講。我第一次聽是2009年,那天邀請的演講者是Mt St. Helens的ranger,講解Mt St. Helens的一些相關知識,相當精采。實際上,有不少人想將Mt St. Helens也變成國家公園,但一方面因為經費的關係,所以目前還沒成功,因此同志仍在努力中;後來2013與2015年又到這旅館過了不少夜,每個晚上都是按時到這報到,算是我對這旅館最深的印象之一。

這旅館到2015年為止還是沒有WiFi這東西,手機應該也收不到信號,所以請好好享受離開文明的這短暫美好時刻。

旅館也有個小陽台可以讓旅客坐在那欣賞風景,除了Mount Rainier外也可以看到Tatoosh Range。這陽台主要在旅館餐廳另一側賣snack的小店旁,適合在那吃中午、或是剛hiking回來想喝一點東西順便休息。當然,你也可以去那邊看星星,雖然旅館附近的Visitor Center有提供專門的觀星望遠鏡與服務就是(weather permitted)。不過晚上旅館外通常很冷,即使是七八月的夏天,得多加衣服禦寒。

IMG_8267 Paradise Inn
Figure 26: 我住這旅館的所有晚餐都是在這解決的,旅館沒被大霧籠罩的話,窗外的午後山色還不錯看。

IMG_8256 Roast Duck
Figure 27: 某晚的dinner special,是烤鴨。

IMG_8255 Chicken Noodle Soup
Figure 28: 這是chicken noodle soup,很少看到這湯用這種noodle就是,不過口味很正常。

IMG_6976 Paradise Inn, Mount Rainier National Park
Figure 29: 另一晚的牛排,剛好坐在可以看到Tatoosh Range的窗邊,算是秀色可餐。

IMG_7204 Sunday Brunch
Figure 30: 星期天有brunch,一個人大概是$26。

IMG_7206 Sunday Brunch
Figure 31: 我最喜歡brunch的這堆水果,尤其是西瓜。

Paradise Inn也有個提供三餐的餐廳,桌椅擺設整齊,空間跟大廳差不多大,而且也有個火爐,滿座據說可以達到200人。基本上,我住這旅館的晚餐都是在這吃的。提供的是標準美式餐廳菜單,就是牛排、雞胸肉、以及鮭魚等。價格算正常,也就是比公園外高一些,但不算是國家公園裡最貴的;口味感覺也很正常,印象中沒有吃到難吃或讓我覺得特別好吃的。服務還算不錯,不至於讓我有under staff的感覺,不過晚餐通常要等一段時間才坐得上桌就是,除非你很早或很晚用餐。

餐廳在星期天還有提供自助式brunch(11:30am到2:00pm),菜色比較像是早餐的東西,包括炒蛋、sausage、培根等。此外也有沙拉、烤滷肉、一堆水果、飲料以及不少我不敢吃的東西。我對brunch所提供的菜色算是滿意,一個人大概是$26元。我想,星期天的brunch這一招明顯是要招攬住在Seattle的居民,即使九點才從家裡出門,還是有充裕的時間到這來吃brunch。第一次吃的時候覺得很貴,有了這經驗,我2013年來住六、日兩晚的時候特別想了個brunch攻略,早上沒吃早餐先走Skyline Trail到Panorama Point,回房沖澡後到這吃brunch,吃完後睡午覺一小時,之後走Lakes Trail到Reflection Lakes,然後來回Pinnacle Peak Trail後繼續Lakes Trail走回Paradise Inn,於是完成了一天大約14 miles的沖澡、brunch與午睡的套餐hiking行程,頓時覺得這brunch真是價格實惠,而這也是我所走過最舒服的long day hike。

除了餐廳,旅館也有一間提供簡單餐點與snack的小店,可以吃到如sandwich、salad、ice cream、beer、coffee以及其他飲料,適合想簡單解決早餐或是中餐的人;旅館也有一間紀念品店,但貨色我覺得so so。2015年因為在這住了四晚,吃飽太閒就進去認真檢查了一下,終於看到了一件有寫"The Mountains Are Calling and I Must Go"的T-shirt,而且這件沒看到在公園的其他地方有在賣,就給他買了下來。

IMG_7982 Room without Bath, Paradise Inn
Figure 32: 最便宜沒有附衛浴的一張床房間,這間窗外的Mount Rainier剛好被一排subalpine fir擋住。

IMG_7984 Room without Bath
Figure 33: 同一間從另一頭的窗戶邊往門口照,空間雖小,但如果只睡一個人的話其實是夠用。

IMG_8285 Paradise Inn, Mount Rainier National Park
Figure 34: 2015年八月在這住了四晚,走的時候留了$5的小費給每天幫我整理床單的housekeeper,希望至少算是禮輕情意重。

3. 客房一覽

住進Paradise Inn之前,曾有一次住Zion Lodge跟其他遊客聊天,這間旅館被形容為it's horrible,尤其是後來蓋的annex。我第一次住的房間在主建築內,一打開房間後,覺得it's horrible這形容其實不過份,空間狹小且配置不算好。往好處看,是該有的都有(但沒有吹風機吹頭髮),但只限於基本的配備。單人床的小房間我不是沒住過,價錢差不多,但空間大了不少。那次住的是一間附有衛浴的房間,也許因此而使得空間被嚴重壓縮。

有了這經驗,我2013與2015年住的都是沒有附衛浴的一張床房間,空間雖然依舊不大,但感覺好很多,而且價錢更便宜,讓我對Paradise Inn更有好感。而這房間床上的那盞燈位置相當不錯,很適合穿短袖縮在床上蓋上棉被看書。房間的木頭隔音效果不算好,尤其是附近有小朋友在玩耍的時候,不過一般十點後就會安靜下來。如果我之後要一個人來住,我想還是會以這種沒有附衛浴的房間為主。

除非遇到天氣不好,到這種地方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戶外,客房大都只是睡個覺與洗個澡,只要床乾淨且棉被蓋得暖即可,多出來的東西也用不太到。即使我第一次住有附衛浴的房間印象不算好,但其實那次在公園的整體經歷還是相當不錯的。

IMG_9337 Room without Bath
Figure 35: 那件Mount Rainier的T-shirt是2013年我到這公園買的,另一件是2015年到這公園前剛完成大峽谷Rim to Rim所買的T-shirt。因為走了很長的距離流了很多汗,晚上用房間裡的洗手台簡單清洗了一下,隔天早上就晾得蠻乾的了,不過襪子乾得比較慢。

IMG_6448 Paradise Inn
Figure 36: 房間裡的東西雖然不多,但這地點可以用這種價格住到,我覺得算是相當划算。

4. 住宿感想

我一開始給Paradise Inn的評分並不算特別好,跟其他我住過的類似旅館比起來,大概只能排在中間。不過後來換個房間種類並繼續住個幾晚後,一開始的印象從此提升了不少;此外,旅館晚上的evening program以及成功攻略了brunch都讓我幫這旅館又加了不少分。實際上,Paradise Inn已經成為我在國家公園裡睡過最多晚的旅館之一(至2016年為止共十晚),預計之後還會繼續來住。我是很希望這旅館冬天也能營業,不過冬天開上Paradise的路有avalanche的風險,也許是為何這旅館冬天不營運的一個原因。

IMG_6393 Paradise Inn
Figure 37: 午後藏在樹林裡的Paradise Inn。

IMG_8162 Paradise Inn
Figure 38: 妳要結婚嗎?妳要拍照嗎?

我覺得跟這旅館最像的是Old Faithful Inn,包括大廳的木材支撐以及大角度的屋簷,都是木感十足的旅館。另一個類似的是,這兩棟旅館都位於公園的hot spot,也就是Yellowstone的Old Faithful以及Mount Rainier的Paradise,因此兩棟旅館有一樣的缺點,就是閒雜人等很多,人來人往,很像是活動中心。想要在旅館的公共空間享受清靜並不容易,除非是一大早或是很晚的時候,或是到大廳上一層的mezzanine。不過如果你像我一樣,一大早就出門hiking而一直到快晚餐時間才回來,這災害會輕很多。

對於活動地點以Paradise或是Longmire為主的人來說,Paradise Inn確實是個夢幻地點的旅館;不過如果你常要到Sunrise那區的話,一趟大概要一個半小時的車程,也就是來回大概要三小時,這時住Paradise Inn的好處就被打折,也許可以考慮公園外比如Greenwater附近的旅館。

Revised on Aug 16, 2015

住宿意見

To National Park Lodges
To Mount Rainier National Park


Zion National Park (7-7)


[1. 簡介] [2. 旅遊建議/食宿交通] [3. Scenic Drive] [4. Day Hiking] [5. Wildlife Watching] [6. Other Activities] [7. More about Zion] [8. Conclusion]


7. More about Zion

[7-1. Flash Flood] [7-2. The Three Patriarchs] [7-3. Zion-Mount Carmel Tunnel] [7-4. Zion Canyon Visitor Center] [7-5. Becoming a National Park] [7-6. Hanging Valleys] [7-7. Grand Staircase] [7-8. Shuttle Bus in Zion Canyon]

7-7. Grand Staircase

Grand_Staircase-big
Figure 7-7.1: Grand Staircase的層狀示意圖(from Wiki)。

IMG_1007
Figure 7-7.2: 下紅上白的Navajo Sandstone是構成Zion的主要岩石。

所謂的Grand Staircase,指的大約是從大峽谷往北延伸經過Zion至Bryce Canyon的沈積岩(sedimentary rocks)結構,不同年代的岩石一層一層堆上去。其中,大峽谷的最上層剛好接到Zion的最下層,而Zion的最上層接到Bryce Canyon的最上層。也就是說,大峽谷最年輕的岩石剛好是Zion最老的岩石,而Zion最年輕的岩石是Bryce Canyon最老的岩石。

這個區域可說是全世界研究沈積岩最好的地方之一,對於研究北美大陸的地質歷史,更是重要,因為每一層就像是這本歷史書的一頁,訴說著那個年代發生的各種事情。因為地層的變動,這個區域歷經了各種不同的氣候,也因此有不同類型的生物生活在這邊。對於地質學家來說,這是一個地質研究相當productive的地方。我在遊覽Zion時,確實也看到一些學地質的學生被派到這邊來做地質實查與探索,可說是相當實際且好的學習方式。

Grand Staircase這個概念是地質學家Clarence Dutton在研究科羅拉多高原的1870年代所提出,而Clarence Dutton跟比他更有名的John Wesley Powell有類似的背景,都曾加入陸軍打過南北戰爭,也同時是U.S. Geological Survey的一員,在地質研究上有很重要的貢獻。

如果你去過Crater Lake National Park,Clarence Dutton也在那裡有過貢獻。在1886年時,他主導了Crater Lake第一次的探測湖底探測,並得到湖最深的地方為1,996呎,與現今測量的1,943呎相距不遠。

IMG_3489
Figure 7-7.3: 大峽谷的岩層也屬於Grand Staircase的一部份,且是最老的部分。

IMG_4213 Hoodoos at Inspiration Point, Sunrise
Figure 7-7.4: Bryce Canyon是屬於Grand Staircase最年輕的岩層。

Previous Next

[7-1. Flash Flood] [7-2. The Three Patriarchs] [7-3. Zion-Mount Carmel Tunnel] [7-4. Zion Canyon Visitor Center] [7-5. Becoming a National Park] [7-6. Hanging Valleys] [7-7. Grand Staircase] [7-8. Shuttle Bus in Zion Canyon]

[1. 簡介] [2. 旅遊建議/食宿交通] [3. Scenic Drive] [4. Day Hiking] [5. Wildlife Watching] [6. Other Activities] [7. More about Zion] [8. Conclusion]

Zion National Park (7-4)


[1. 簡介] [2. 旅遊建議/食宿交通] [3. Scenic Drive] [4. Day Hiking] [5. Wildlife Watching] [6. Other Activities] [7. More about Zion] [8. Conclusion]


7. More about Zion

[7-1. Flash Flood] [7-2. The Three Patriarchs] [7-3. Zion-Mount Carmel Tunnel] [7-4. Zion Canyon Visitor Center] [7-5. Becoming a National Park] [7-6. Hanging Valleys] [7-7. Grand Staircase] [7-8. Shuttle Bus in Zion Canyon]

7-4. Zion Canyon Visitor Center

歷史上,Zion Canyon裡第一個提供遊客中心功能的地方在The Grotto。不少人在開始走Angels Landing這步道前都會先使用一下這地方的廁所,而廁所旁有一棟小石屋,早年稱為museum,提供類似今日遊客中心的功能。

美國國家公園裡正式的visitor center大都開始於Mission 66,包括Zion National Park,當年的遊客中心就是現今Zion Human History Museum這棟建築物。遊客中心顯然是個人潮集中的地方,而Zion Canyon越往裡面越窄,當時的superintendent因此希望將人潮疏散到這峽谷的外側,因此選了Zion Human History Museum這個地點。

IMG_6118 Zion Canyon Visitor Center
Figure 7-4.1: 2000年開始啟用的Zion Canyon Visitor Center。

Zion Canyon Visitor Center
Figure 7-4.2: 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對Zion Canyon Visitor Center的設計解說,有興趣知道更多的話可以到公園的這網頁上看。

在Zion Human History Museum擔任了幾十年的遊客中心後,因為遊客大幅增加以及車輛過多的問題,需要一棟更符合時代潮流的遊客中心,於是在2000年時又啟用了一棟新的遊客中心,也就是現今大家看到的這一棟,同時是搭公園公車的第一站。

國家公園的遊客中心除了提供各種資訊外,冬暖夏涼也是基本要求,但是要達成冬暖夏涼通常需要冷暖氣,而冷暖氣相當耗電,公園每年都花了不少錢在這方面,因此降低用電成本就成為了國家公園遊客中心的重點改善項目,而在2008年於Lassen Volcanic National Park新開張的Kohm Yah-mah-nee Visitor Center就是個好例子,這遊客中心還得到LEED Platinum的綠建築認證;如果既有的遊客中心離節能這目標太遠,就可能面臨被整棟打掉改建的命運,比如Mount Rainier National Park就打掉之前看似飛碟的遊客中心而在2008年營運新的Henry Jackson Memorial Visitor Center。

Zion這棟在2000年啟用的遊客中心可以說是美國國家公園進入廿一世紀後的典範,而節能是設計時一個很大的考量,這遊客中心的周圍也有不少相關解說幫助遊客瞭解。這是個National Park Service與能源部底下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的合作計畫,而當年的設計團隊還特地在公園裡camping了幾天以親身瞭解公園的氣候狀況,希望善用公園所有天然條件而做出最好的設計。

IMG_5764 Zion Canyon Visitor Center
Figure 7-4.3: Zion Canyon Visitor Center旁也有一些相關的節能解說,包括屋簷以及冷卻塔。

IMG_5778 Trombe Wall of Zion Canyon Visitor Center
Figure 7-4.4: 這是用來提供冬暖的Trombe(Heating) Wall。

由於北半球的太陽偏南,遊客中心的向南面除了有窗戶讓陽光照射進來外,還有heating wall可以吸收太陽的光線並轉換成室內的熱能,藉此達成冬暖。咦,那這樣夏天不會熱死嗎?實際上,由於冬天太陽角度較低,夏天太陽角度較高,因此可以將屋簷做適當的延伸,就可以使得陽光只會在冬天由窗戶打進屋內以及heating wall。此外,屋內還有cooling towers以及通風氣窗幫助空氣循環,讓冷空氣得以流入而熱空氣得以流出,藉此達成夏涼。

遊客中心裡的光線來源主要是陽光,而室內使用的燈源為省電的LED燈,加上不需要冷暖氣以及良好的隔熱材料,整棟遊客中心的耗電量相當低,屋頂上裝的太陽能板即可提供大部分所需的電力,甚至可能多出來賣給電力公司或儲存在電池裡。

為了減少回答遊客問題的人力需求,遊客中心都會設置相關的解說面板讓遊客自己看,內容包括歷史、地質、野生動物、健行步道......等。你會發現,這些面板都放在建築物外,這樣可以讓遊客中心這建築物小一點,除了降低建造成本,對之後營運時的節能也有幫助,而類似的作法在大峽谷Mather Point的遊客中心也可以看到。這並不表示其他地方的遊客中心也該如此比照辦理,Zion Canyon跟Grand Canyon可以這麼做跟當地夏天乾熱且冬天通常不會太冷有關。

另一個跟這遊客中心有關的是周遭的植物,除了提供裝飾以及綠化,使用的是當地的耐旱植物,除了可以降低用水,對當地的生態也不會造成衝擊。

IMG_5761 Native Plants around Zion Canyon Visitor Center
Figure 7-4.5: 遊客中心旁的這些植物都是當地的耐旱植物,可以幫助省水。

IMG_6135 Zion Canyon Visitor Center
Figure 7-4.6: 大部分對公園的解說面板都擺在遊客中心外面,這樣可以讓遊客中心的主建築小一點,對節能也有幫助。

這個遊客中心用visitor center complex來形容會比較貼切,因為達成節能並不就只是建築物自己的設計問題,也利用到建築物周遭的空間與環境。實際上,當初選這地點蓋遊客中心還考量到遊客的停車空間、搭公車的方便性以及跟Springdale這公園外小鎮的連結。

大部分人到遊客中心大都從事典型的遊客活動,不太會想到這些有的沒的。有空的話不妨試著瞭解Zion Canyon Visitor Center的設計,可以獲得相當的知識性並對這公園有進一步的瞭解。

Revised on March 28, 2019

Previous Next

[7-1. Flash Flood] [7-2. The Three Patriarchs] [7-3. Zion-Mount Carmel Tunnel] [7-4. Zion Canyon Visitor Center] [7-5. Becoming a National Park] [7-6. Hanging Valleys] [7-7. Grand Staircase] [7-8. Shuttle Bus in Zion Canyon]

[1. 簡介] [2. 旅遊建議/食宿交通] [3. Scenic Drive] [4. Day Hiking] [5. Wildlife Watching] [6. Other Activities] [7. More about Zion] [8. Conclusion]

Zion National Park (7-6)


[1. 簡介] [2. 旅遊建議/食宿交通] [3. Scenic Drive] [4. Day Hiking] [5. Wildlife Watching] [6. Other Activities] [7. More about Zion] [8. Conclusion]


7. More about Zion

[7-1. Flash Flood] [7-2. The Three Patriarchs] [7-3. Zion-Mount Carmel Tunnel] [7-4. Zion Canyon Visitor Center] [7-5. Becoming a National Park] [7-6. Hanging Valleys] [7-7. Grand Staircase] [7-8. Shuttle Bus in Zion Canyon]

7-6. Hanging Valleys

IMG_1758
Figure 7-6.1: Temple of Sinawava石壁上的黑色條紋,是瀑布遺留的痕跡,因其上有個hanging valley。

IMG_5379
Figure 7-6.2: 公園的Zion Canyon裡對於hanging valley的解說,是因為主流與支流切割力不同造成的。

如果你有去以峽谷景觀為主的地方,常會聽到或看到hanging valley(懸谷)這個名稱,包括ranger program、公園影片或是解說牌的解說。

講到hanging valley,通常表示在這hanging valley之下有一個主要、且通常規模更大的valley,而這個valley懸在上面,因此稱做hanging valley。

之所以兩個valley一在上一在下,最常見的原因在於切割這兩個valley的河流向下侵蝕力不同,一般主流較支流(tributary)的向下侵蝕力較大,因此在一段時間後,支流就會懸在主流上面,也因此形成hanging valley,並且在這兩個valley間以瀑布的形式連接在一起。在Zion,雖然不是很有機會看見瀑布,但可以在岩壁上看到黑色的條紋,就是曾有瀑布的證明。之所以會有黑色條紋,是因為黑色礦物質殘留在其上。

這種因主流與支流切割力不同而造成的hanging valley,也可以是由river of ice的冰河(glacier)造成,不限於river of water的河流,最好的例子是Yosemite National Park與Glacier National Park,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我寫的Introduction to Glacier Landforms (冰河地形簡介)

IMG_5241
Figure 7-6.3: Kolob Canyons也有hanging valley。

IMG_5240
Figure 7-6.4: Kolob Canyons的hanging valley形成的原因跟Zion Canyon不同,是由地層變動所造成。

在Kolob Canyons也可以看到hanging valley,但形成的原因並不是由於主流與支流切割力不同造成,而是因為斷層造成的地層變動所形成。

在我看到Kolob Canyons這個解說牌前,我以為所有的hanging valley都一定是主支流的切割速度不同所造成,沒想過也可以靠地殼變動而造成,是個相當有趣的經驗。

一般來說,canyon可以視為是較陡峭的valley。因此這邊雖然都是以valley來解釋,但是也可以通用在canyon。

Previous Next

[7-1. Flash Flood] [7-2. The Three Patriarchs] [7-3. Zion-Mount Carmel Tunnel] [7-4. Zion Canyon Visitor Center] [7-5. Becoming a National Park] [7-6. Hanging Valleys] [7-7. Grand Staircase] [7-8. Shuttle Bus in Zion Canyon]

[1. 簡介] [2. 旅遊建議/食宿交通] [3. Scenic Drive] [4. Day Hiking] [5. Wildlife Watching] [6. Other Activities] [7. More about Zion] [8. Conclu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