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15, 2008

Crater Lake Lodge


IMG_7247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1: Crater Lake Lodge與旅館告示牌。

1. 簡介

IMG_7252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2: Crater Lake Lodge的正門入口。

還記得在李立群與金士傑的一個相聲片段說到,要請相聲大師常年樂(還是長年樂?)來講段相聲給觀眾聽,因為他經歷過東征、北伐、剿匪、抗戰、以及文革......。

IMG_7146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3: Crater Lake Lodge的另一個角度。

那這跟位於Crater Lake National Park裡的Crater Lake Lodge是有啥關係啊?

IMG_0795 Crater Lake Lodge, Crater Lake National Park
Figure 4: 嚴冬中的Crater Lake Lodge,可以看到積雪非常高。

IMG_6627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5: 雪後天晴的Crater Lake Lodge,雪下得真多。

雖然Crater Lake Lodge於1909年開始興建並從1915年開張營運,但因為經費不足,實際上他並沒有完全蓋好。也就是說,他是在只完成一部份的情況下就開張營運,然後邊開邊蓋、邊營運邊整修,歷經一次世界大戰、經濟大蕭條、二次世界大戰、韓戰、越戰、古巴危機、登陸月球、美蘇高峰會談、柏林圍牆倒塌、波灣戰爭、蘇聯解體,一直到1995年的網路經濟濫觴時期,才在快一百年的歹戲拖棚情況下完全蓋好。如果Crater Lake有提供小火車服務的話,這火車大概也可以講這一段相聲了。

P1200453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6: 夕陽時的Crater Lake Lodge。

IMG_8380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7: Crater Lake Lodge的後側與湛藍的Crater Lake。

在所有的National Park Lodge裡,1915年開張營運的Crater Lake Lodge算是先頭部隊之一。而這旅館的興建,起源於有Father of Crater Lake National Park之稱的William Gladstone Steel。他想要在湖邊蓋一座甚至是二座旅館,讓遊客在遊覽Crater Lake時可以得到最大的享受。

在一連串遊說鐵路公司(那年代大部分國家公園裡的旅館都是鐵路公司蓋的)到這公園蓋旅館的努力失敗後,William Gladstone Steel終於在1909年成功地說服了位於Oregon的土地開發者Alfred Parkhurst為這公園蓋旅館。但因為Alfred Parkhurst缺乏這種高(降雪)規格建築之經驗以及低估在這種惡劣環境下的建築難度,而他能提供的經費也不是很充足,於是造成了兩個不同的Crater Lake Lodge同時存在的情形。

P1130637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8: 剛下完雪的Crater Lake Lodge,這時不是冬天,而是六月初的「夏天」!。

IMG_0926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9: Crater Lake Lodge前的積雪,這是五月初照的,旅館一般在大概一個星期後的五月中會開始營業。

P1130628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10: 旅館的後門,可以走出去陽台欣賞Crater Lake。

其中的一個Crater Lake Lodge存在於夢想中,但沒有持續多久;另一個Crater Lake Lodge則存在於現實中,並以多災多難的方式度過將近一個世紀。

Crater Lake是降雪量很高的地方,每年平均降雪量高達四十四呎(約13公尺)。為了抵抗這麼厚重的積雪,旅館得用更高強度的材料或結構來支撐;此外,由於Crater Lake一年可能有九個月(甚至十二個月)都在下雪,使得一年的連續施工時間非常短,通常只有約三個月;一些木材與原料必須從山下一路運上來,但當時從山下到公園的路況相當差,這也是另一個困難之處;當然,在這種低溫、陣風與積雪的艱難工作環境下,也很難找到工人來這邊施工。

一開始預估可以用美金5,000搞定這座旅館,但蓋沒多久就發現必須追加到30,000美金才行。錢不夠怎麼辦?只好以偷工減料的方式走捷徑解決。但報應來得非常快,在1913與1914年的冬天就因積雪太多而造成屋頂倒塌的災難,可說是不尊敬Mother Nature所受到的懲罰。雖然後來在1915年終於開張,但已經落後原訂於1912年開始營運的計畫。

P1180208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11: Crater Lake Lodge的後陽台,蠻適合在這邊享受日出與日落,點個飲料,看書、看雜誌與欣賞湛藍的湖面,享受整體的寧靜與悠閒。

IMG_9841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12: 下午的陽台,可以看到Wizard Island與Llao Rock。

P1130633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13: 下完雪的隔天早上,積雪的旅館後陽台以及搖椅。

P1180997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14: 也可以在Crater Lake Lodge的後面看日出。

就在天災與人禍的交互循環下,使得Crater Lake Lodge外不強但卻是中很乾,基本面打從娘胎生下來就很糟糕;另一方面,由於之後的經費一直短缺,除了相關結構問題也一直無法獲得妥善解決外,還有防火措施不佳的危險性。雖然原先蓋這旅館是一片美意,但因為缺乏現實面的支援,使得這整個旅館一直是處於很令人抱歉的狀態。

若要票選十大悲慘National Park Lodges,如果Crater Lake Lodge只排第二,那應該是不會有其他旅館能排第一的。

但有道是Location!Location!Location!這世界上並沒有幾個旅館像Crater Lake Lodge這樣直接蓋在火山口旁邊的,更何況這火山口還形成了這麼漂亮顏色的湖。對曾經住在Crater Lake湖邊旅館的旅客來說,莫不留下美好的回憶。

而在這兩種極端同時存在的情況下,使得Crater Lake Lodge長久以來一直讓人覺得又愛又恨。

IMG_9846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15: 另一個從大廳往外看的角度。

IMG_4728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16: 這是五月底照的,這年的冬天雪下得超多,所以這時坐在這看不到湖!

回到結構基本面,大家也不需要太怪Alfred Parkhurst以及建築師Raymond Hockenberry,因為當時美國根本就沒有這種高海拔旅館,在無前例可循的情形下,他們也算是先鋒之一。也因為有了這個慘痛的經驗,之後的高海拔旅館才有了參考的範例,避免步上Crater Lake Lodge的後塵。

NPS(National Park Service)於1967買下了Crater Lake Lodge,但因為經費繼續短缺,也無力阻止旅館的持續惡化。即使這旅館於1981年時被列為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但NPS在營運成本過高以及難以maintain的情形下,終於心灰意冷,決定要將這旅館拆掉,一了百了,徹底解脫這個夢魘。

IMG_1966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17: 日出時坐在後陽台享受的遊客。

P1180103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18: 這是八月中的晚上照的,可以看到北斗七星。

這個要拆Crater Lake Lodge的消息傳出後,也是當年受害者之一的遊客紛紛表達嚴重關切,而他們當年受害的項目包括客房的鐵床不佳使得睡到一半會滾出床外、客房沒有暖氣因此很冷(這裡即使是七月的夏天也會需要暖氣取暖)、旅館燈光太暗因此無法看書報與打牌......。但就跟紐約洋基隊要拆球場一樣,即使有種種的不滿,但畢竟那裡有很多棒球歷史以及很多人兒時甚至是一生的回憶,這是再好的新球場永遠無法取代的東西。

基於對回憶與歷史的珍視,大眾(尤其是Oregon的居民)紛紛表達反對拆旅館的意見,並以電話、書信與call-in的方式向NPS傳達他們的意願。如果當年有internet這東西的話,Crater Lake National Park的email信箱肯定也會被灌爆。

P1130650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19: 搶救Crater Lake Lodge的其中一封書信,可以在旅館內的展示區看到。

IMG_2004 Crater Lake Lodge and Rim Village
Figure 20: Crater Lake Lodge與Rim Village,這張是從Garfield Peak Trail的中途照的。

由於反對拆Crater Lake Lodge的聲浪實在太高,NPS在壓力下於1988年宣布一個復建(rehabilitation)的方案。在國會通過15 million美金(跟Louisiana Purchase的錢一樣多)經費的支持下,復建工程於1991年動工,並在1994年完工。

雖然名為rehabilitation,但本質上是reconstruction。簡單的說,就是先拆掉原先的Crater Lake Lodge,再蓋一座長得跟原先Crater Lake Lodge幾乎一模一樣的新的Crater Lake Lodge,而這新的Crater Lake Lodge必須能夠抵抗厚重的積雪以及滿足各種公共安全規範。

在這整個rehabilitation的過程中,先將舊的Crater Lake Lodge拆掉,但在拆的過程中,將還堪使用的材料(如牆壁用的石材)盡量保留以及recycle。之後以骨髓移植手術般的方式抽掉舊旅館的結構支撐,並改以鋼筋等強化材料取代原先虛弱的結構基本面。最後再將之前從舊的Crater Lake Lodge拆下來的材料還原回去,以偷樑換柱......,不是,是抽樑換柱的方式完成了這個外觀上滿足懷舊而結構上滿足支撐厚重積雪的復建工作。之後,在旅館裡面擺一些復古相片,就很像是原來的Crater Lake Lodge了。所以實際上這是一棟披著舊Crater Lake Lodge外衣(實際上也有穿內衣)的全新建築,但看起來跟以前一樣,反正大家都是外貌協會的會員,中間搞什麼花樣大家不care。

IMG_1987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21: 跟上一張同一個地方照的,但只照Crater Lake Lodge的特寫。

IMG_5108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22: 旅館內的展示區對復建後的Crater Lake Lodge結構示意圖。

IMG_8789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23: 另一張夕陽時的Crater Lake Lodge。

IMG_6675 Ranger-Led Snowshoe Hike
Figure 24: Crater Lake Lodge也是冬天公園舉行Ranger-Led Snowshoe Walk的起點。

1995年的5月20日,Crater Lake Lodge重新開張。從1909年的興建到1995年完成復建,這是這旅館第一次以mission complete的姿態營運。除了結構上不再有倒塌的顧慮外,公共安全如防火設施與逃生通道也獲得了徹底解決,遊客從此之後也可以更享受住這旅館所帶來的一切。

2. 旅館布置

P1180974 Great Hall,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25: 旅館的Great Hall,是親朋好友聚集的地方。

與大部分木造、古色古香的National Park Lodges比起來,Crater Lake Lodge算是相當現代化的。一個原因是因為冬天厚重的積雪,因此無法完全以木頭當結構支撐,很多地方得靠石材支援才行。雖然室內也是有相當多的木製傢具,在看過旅館外觀與石製牆壁後,潛意識知道這不是那種rustic的style,但不表示這種安排就不好,而是另一種風格。其實,有不少National Park Lodges都屬於這種style,包括Yosemite裡的Ahwahnee Hotel、Zion裡的Zion Lodge與Grand Canyon裡的Grand Canyon Lodge等。

P1130565 Great Hall,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26: Great Hall的俯視照。

這旅館最重要與熱門的公共空間首當Great Hall,是旅客活動的主要地方。遊客在這邊會做的事包括聊天、烤火、玩遊戲以及看書,甚至也有ranger talk在這邊舉行。如果有需要,還可以點杯飲料喝。

早上這邊還有提供免費的咖啡,讓想看日出的人(不少人會做的事)可以邊喝邊看,順便驅寒。

IMG_4724 Ranger Talk,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27: 大廳也有Ranger Talk的活動。

不過Great Hall火爐裡的火並不是燒木材產生的火,而是有瓦斯管藏在假的firewood後面產生的。我原本沒注意,但因為沒多久前住過Glacier National ParkLake McDonald Lodge,發現Gret Hall火爐裡那火怪怪的,想了一下才發現這件事。

P1130639 Fireplace of Great Hall,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28: Great Hall裡的fireplace。

這旅館lobby旁的小房間也有一個火爐,同樣的,那火是靠瓦斯管、不是燒木材產生的。

IMG_9480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29: 這fireplace不是燒木材火,而是瓦斯火。

另一個熱門公共空間就是後陽台,是看日出、欣賞日落甚至是看星星的地方,我這篇的前面有不少張照片都是在那裡照的。有空的話,不妨點杯飲料、坐在搖椅上看看書報雜誌,會是個不錯的享受。實際上,也有人在餐廳點午餐,然後拿到陽台這邊邊看湖邊吃。

P1130484 Restaurant,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30: 旅館餐廳,晚餐得先預約。

當然啦,每個旅館都有附設餐廳提供三餐服務。不過若要在這邊用晚餐,得先reserve,我在Grand Canyon Lodge與Oregon Caves Chateau吃晚餐也有過這種需要先reserve的經驗。

IMG_4738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31: 餐具還有Crater Lake Lodge的圖樣。

印象中,我點了鴨肉當entree,因為很少在美式餐廳看到鴨肉這種東西,不過目前沒印象味道如何就是。

P1130588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32: 用餐的旅客。

這旅館另一個可以逛的地方是展示區(exhibit),除了介紹這個旅館的歷史,還有紀錄片可以看。另一個比較特別的是,這裡面還有一首Crater Lake Waltz,可以按下按鈕播放欣賞。

P1130456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33: 旅館內的展示區,介紹Crater Lake Lodge的歷史。

P1130563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34: Crater Lake Lodge有一首華爾滋主題曲,按下旁邊的按鈕就可以播放。

P1130564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35: 不要跟我要音樂,請自己看五線譜或是找五線譜魔人演奏給你聽。

比較可惜的是,這旅館沒有附設紀念品店。雖然在lobby可以買到幾張postcard與幾樣簡單的紀念品,但顯然無法滿足遊客的需求。另一個缺點是,這旅館也沒有便利商店區,因此遊客無法買零食或其他小東西。一樓顯然沒什麼空間去安置這兩件事所需要的空間,也許將來在旅館的地下室會對這方面做改善也說不定。

3. 客房一覽

P1130417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36: 客房一隅。

IMG_4757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37: 客房附的介紹Crater Lake的CD,講得蠻不錯的,強烈推薦放來聽。

在我住過的幾間National Park Lodges裡,這旅館的房間相對來說算是較寬敞且設備較好。雖然房間裡有沙發椅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但這是我第一次在這種旅館看到就是。

由於是在還不是旺季的六月初(但還是得早reserve)住進來,再加上大概在下午二點左右check in,櫃臺人員給了我一間面湖的corner房間,算是好房間。雖然大部分時間是待在Great Hall聊天烤火,但可以從自己房間的窗戶看到Crater Lake仍然是一件值得回憶的經驗。尤其是一早醒來後,在刷牙洗臉之前就可以看到湖,不管是視覺或是精神上都是非常享受的。

IMG_4758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38: 雖然美國不是什麼節省的國家,但國家公園一般算是清流,現在不少國家公園內的客房都會附上這類節約的告示。

P1130627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39: 下完雪的隔天早上由窗戶看到的Crater Lake。

我喜歡有浴缸的浴室(有的浴室只有shower,沒有bathtub),因為可以在hiking完後全身伸展並泡在裡面,超爽的。雖然六月初無法在這公園hiking,在想像到外面的低溫與飄雪,泡在浴缸裡也是令人感到愉快。

P1130421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40: 客房裡的衛浴設施,有浴缸算是不錯,hiking完在裡面泡感覺相當不錯。

我們三個人共花了240元在面湖側的Crater Lake Lodge房間住了一晚,非面湖側三個人一晚也大概要210元。相較於其他National Park Lodges,這間旅館算是稍微貴了一點。

4. 住宿感想

IMG_1913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41: 這是冬末春初的日出時照的。

IMG_1921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42: 冬天走到Crater Lake Lodge要小心,冰柱掉下來會砸死人的。

一百年前在火山口的邊緣蓋一座高級旅館的夢想,在經過這麼多的努力後,我們終於可以充分享受這旅館所帶來的一切,真可說是生得早不如生得巧。如果你有打算一遊Crater Lake National Park,盡量想辦法到這住一晚吧!不過七八月這旅館很容易客滿,大概二或甚至三個月前就該動手訂了。

IMG_4817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43: 某個冬末春初下午的Crater Lake Lodge。

IMG_9074 Crater Lake Lodge
Figure 44: 另一張冬天的Crater Lake Lodge。

在我到過Crater Lake這麼多次的經驗裡,即使我沒住進這旅館,我還是喜歡花點時間到這邊來。去後陽台走走、看湖;去Great Hall晃晃、烤烤火、看人家坐在沙發上聊天或是在桌上玩遊戲。不知為何,到這邊總可以讓我心境安詳且心情愉悅,而我喜歡這種感覺。

住宿意見

To National Park Lodges
To Crater Lake National Park


Wednesday, October 1, 2008

Jefferson's Big Deal --- Louisiana Purchase


記得在2003年的冬天,跟朋友從Illinois一起開車至New Orleans遊玩。來美國玩多的人都曉得,美國的旅遊資訊相當豐富,除了網路上以外,路上隨處都有相關小冊子提供資訊。當時拿到的一個小本子封面寫著Louisiana Purchase Bicentennial,基於好奇,就稍微翻了翻,看到了好像跟拿破崙(Napoleon)在二百年前的軍購案有點關係,回去後就研究了一番,並從此讓我對北美大陸的歷史產生興趣。

簡單的說,Louisiana Purchase就是在1803年時,美國(當時的總統是Thomas Jefferson)以當時美金一千五百萬向法國(當時是拿破崙掌權)購買Louisiana這塊地,美國領土直接變成之前的兩倍,並將西部的邊界從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 River)推向落磯山(Rocky Mountains)。而這塊地,約為美國目前領土的將近四分之一,如下圖所示。

美國領土取得示意圖,其中中間一大片白色以及上面一點點綠色的部分,就是用當時15 million的美金向法國購得地,而這筆交易叫做Louisiana Purchase(from Wiki)。













Louisiana指的不單只是現今的Louisiana State(路易西安納州),而是以Mississippi River(密西西比河)流域為中心,大致西起Rocky Mountains(落磯山),東至Appalachian Mountains(阿怕拉契山);北起Great Lakes(五大湖),南至Gulf of Mexico(墨西哥灣)的整片土地(但不包括Florida),而這名字是當年法國探險家La Salle以法王路易十四(Louis XIV)所命名。

這大片的土地,在18世紀中的French and Indian War法國戰敗後全數脫離法國的掌控,其中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地全割給英國,而密西西比河以西的部分則割給西班牙;以東的那塊地後來在美國1783年獨立成功後全歸美國管,而以西的這塊地,為了與之前整塊Louisiana做區分,一些文獻稱之為Louisiana Territory,且有著有趣的故事。

雖然法王路易十五在戰敗後要將Louisiana Territory割給西班牙,但一開始西班牙並不是很想收,因為這整塊地很蠻荒且一堆印地安人住那邊,管理上的成本太高。不過考慮到這塊地可以拿來當作與英國勢力的緩衝區(buffer zone),就收下來。要是那一天英國紅衫軍(Redcoats)從加拿大南下尋西班牙的晦氣,也不至於沒時間準備、防守當時西班牙主力經營的德州與墨西哥北部等區域。

但很多時候人算不如天算,雖然西班牙當初收下這塊地是為了防英國,之後反而成為跟美國衝突的地方。另一件也很糟糕的事情是,後來法國又出了一個野心勃勃的拿破崙。在美國與法國的交互勢力下,先重回法國之懷抱,之後再由美國人完全掌控。

法國探險家La Salle(from Wiki)。






















美國雖然一開始以住東岸的北美十三州為主,但為了拼經濟,從還沒獨立前不少人就紛紛找機會西移,一路往密西西比河的東岸前進。對這些居住在較內陸的人,由於阿怕拉契山的阻隔使得貨物運送較不易,發現了密西西比河才是拼經濟最方便的管道,因為他們可以將農產品丟進這條河以及其支流(比如Ohio River),之後順著河一路南下,最後抵達密西西比河的出口港New Oeleans(紐奧爾良),再由船隻送到各地。不過,New Orleans屬於Louisiana Territory裡的一部份,且由西班牙掌控。

如果只是一些人這麼使用這條河也還好,問題是越來越多人向西前進,也因此使用這條河的頻率越來越高。這看在西班牙的眼裡覺得是個很大的威脅,認為照這樣下去,沒多久這些美國人就可以準備渡河繼續往落磯山前進了,而密西西比河以西又沒太多西班牙人防守......。

於是西班牙政府想出一招來抵制美國人的西進,就是關閉New Orleans這港口,一旦美國人無法藉此拼經濟,就會另謀出路、不再西進了。從1784年開始,視西班牙政府的奇檬子好壞決定開或關New Orleans。

這雖然相當程度阻擋了美國的西進,但同時也激怒了不少人,認為非把New Orleans搶到手才行。於是抬面下動作頻繁,甚至連法國都參一腳,火上加油,慫恿美國人反西班牙,想藉機混水摸魚、重新獲取這塊之前送給西班牙的土地;另一方面,英國為了孤立法國,在這期間還跟美國簽訂了友好條約,除了解決獨立戰爭後的一些爭議外,還簽訂了不少貿易上的互惠規定。

在這一連串抬面上與抬面下的事件後,西班牙覺得最大的威脅畢竟還是英國,重新評估後決定採取友美的態度,於1795與美國定了一個條約,除了清楚界定雙方的邊界外,還准許美國人可以暫時將他們的農作物存放在New Orleans,並認可雙方都能完全使用Mississippi River的權力。

這條約的簽訂,大大緩和了雙方的緊張關係。而這些靠Mississippi River拼經濟的美國人,也終於可以安心幹活,並享有免於恐懼的自由。然而,因為大西洋彼岸的拿破崙崛起,使得這和平的日子並沒能持續多少年。

賣家頭頭Napoleon Bonaparte(拿破崙)(from Wiki)。






















拿破崙掌權後,不斷對西班牙施加壓力,由於當時的西班牙已經不是無敵艦隊(Spanish Armada)時代的西班牙了,在往事只能回味的前提下,終於答應拿破崙,把Louisiana這塊地拿來交換在義大利的一個王國。另一個原因是,由於美國人不斷的西進,從紐奧爾良的年獲利金額到1800年附近時已經差不多達到了一百萬美元,讓西班牙非常驚恐。將這塊地丟給拿破崙,某種程度也算是丟出一個燙手山芋,要當壞人還是給拿破崙去當。也就是說,西班牙與美國間的區域由當時被視為最強的法軍防守,對西班牙在北美大陸的殖民地安全是有幫助的。

總而言之,西班牙與法國在1800年時簽了Treaty of San Ildefonso這個條約,且是個密約,而法國藉此重新獲得了失去卅多年的Louisiana Territory。也許大家會覺得,這真是個喪權辱國的條約。但其實以當時的西班牙角度來看,這其實是個一舉數得的漂亮合約。更何況,Louisiana Territory在那時仍然是個荒蕪且無用的土地。

那這個無用的地,為何拿破崙會想要呢?如果他顯靈的話,大概會跟你說:I have a dream。

拿破崙的野心並不是只在歐洲,他還想建立一個雄霸世界的大帝國,且這個帝國要以迦勒比海(Caribbean)為中心,而Louisiana Territory這片廣大的領土就是糧倉,將農產品源源不斷地由New Orleans送往位於迦勒比海的帝國首都。

迦勒比海是當時產糖的主要地方,而法國在迦勒比海的殖民地Saint-Domingue(也就是現在的Haiti)是法國靠產糖拼經濟最重要的地方。這地方的出口,佔那時法國貿易額的三分之二左右,說是法國的金雞母並不為過。為了增加糖的產量,法國更從非洲進口黑人到那當奴隸做工。但諷刺的是,由於受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French Revolution)的感召,這些奴隸在1790年代也出來爭取自己的自由。以法國的角度來說,就是這些人在搞暴動,因此拿破崙於1801年派他妹的老公Charles Leclerc率兵平亂,並打算平亂完後將軍對開往Louisiana,正式接手這塊從西班牙弄來的土地。

買家頭頭Thomas Jefferson(傑佛遜)(from Wiki)。






















在美國這邊,Thomas Jefferson於1801年就職總統,不曉得是透過一週刊記者還是什麼特殊管道,打聽到了法國與西班牙的這個密約,對於軍事強人拿破崙掌握了Louisiana Territory感到相當不安。於是派了當時的駐法使節Robert Livingston去買以New Orleans為主的相關土地,以及Mississippi的貿易航權。

但這既然是個密約,就是說法國沒這塊地,因此要買也該去找西班牙買,怎麼會來法國買呢?法國政府對這個密約是一概否認,讓Thomas Jefferson在這個土地買賣吃了個閉門羹。

但是在1802年時,發生了一件讓這些靠密西西比河拼經濟的美國人相當憤慨的一件事,就是據說西班牙將要撤回(revoke)1895年跟美國簽的條約,並不讓美國使用New Orleans以及相關使用權;此外,謠言還說法國是這整件事情的「藏鏡人」,更加激起群眾的不滿。準備為此大戰一場的民意沸騰,甚至國會也都同意並撥款籌組邊境的民兵(militia),誓言要拿回New Orleans。

即使當時的民眾深信這個說法,但有歷史學家認為,這其實是美國人自己製造出來(尤其是一些走私商人)並藉此煽動群眾,讓西班牙與法國躺著也中槍。

買方談判代表Robert Livingston(from Wiki)。






















買方談判代表之二James Monroe(from Wiki)。















對於這個開戰的民意需求,Thomas Jefferson並沒有跟著腦充血,仍然維持著他一貫冷靜與謹慎的態度,認為在談判機會還在時把握最後一次機會以談判解決。除了指示駐法使節Robert Livingston重開New Orleans的買地談判外,再特派James Monroe(後來也當了兩任總統)以特別使節的身份跟拿破崙協商。Thomas Jefferson的劇本是,授權James Monroe一千萬美金,主要任務是買下New Orleans,如果行有餘力,則順便談判一下Mississippi River的貿易航權。

以拿破崙想稱霸世界的野心,再加上Louisiana Territory在這件事上的特殊地位,Thomas Jefferson的這個買地案不但是mission impossible,而且可說是還演了第二集。但是奇蹟、奇蹟出現了!

當Robert Livingston去見拿破崙的財務大臣François de Barbé-Marbois時,聽到的是,法國願意賣New Orleans,只是不賣單點,美國要買得買套餐,也就是除了New Orleans外,必須將Louisiana Territory也整個買去,價錢算美金15 million就好。

賣方談判代表François de Barbé-Marbois(from internet)。



















當Livingston與Monroe接到這個要五毛、給一塊的deal時都大出意外,由於這已超過原先的劇本,道理上應該回報Thomas Jefferson,由他定奪再進行下一步。由於當時沒有email或電話,這整個過程得一、二個月才能完成。但Livingston與Monroe又都一致認為,在這麼久的時間內,難保拿破崙不改變心意,到時候恐怕Thomas Jefferson答應買、但拿破崙反悔不賣了。

雖然採用典型的官僚作法將球丟回去給Thomas Jefferson可以義正言順地保護自己,但他兩還是決定先斬後奏,答應了這項買賣(他們其實也都認為Thomas Jefferson會答應這個合約)。當消息抵達Thomas Jefferson時,他也是大感意外,但他支持這項決定,即使在反對黨的反對以及違憲的疑慮下,仍然同意了Livingston與Monroe的這個決定,且之後國會也批准了這筆買賣。

這筆土地買賣,讓美國的邊界從Mississippi River一路延伸到落磯山,將當時美國的領土變成兩倍。這項買賣的完成,可說是Thomas Jefferson對美國的最大貢獻,也是他被刻在Mount Rushmore的主要原因。

在Mount Rushmore的展示廳內對Louisiana Purchase的說明,並直接影響到之後的Lewis and Clark Expedition。
















這個是Mount Rushmore的President Trail裡對Thomas Jefferson的解說牌。注意National Highlights那一項,Louisiana Purchase是其中一個。
















100_2499_2 Mount Rushmore
如果你還不曉得Mount Rushmore是啥,看到這張應該就清楚了。Thomas Jefferson可以被刻在這成為Big Four之一(左手邊數來第二個),跟他在總統任內做出Louisiana Purchase這項業績有相當大的關係。

回到拿破崙這邊,為何他將之前的態度轉了180度,把這個他設想日後帝國總部的糧倉賣掉呢?

關鍵原因在於Saint-Domingue。之前Charles Leclerc率領法軍到那平亂,雖然成功地取得起場勝利,但經不起當地的黃熱病(yellow fever)而紛紛不支倒地,甚至連主將Charles Leclerc也因此而抱病死亡。由於當地居民住久了而體內自然產生抗體,因此這只對剛來到這裡的法軍有影響。此外,當地的叛軍後來採取游擊戰,在黃熱病的助威下,開始演出逆轉勝。原本拿破崙預備了一隻軍隊要前往New Orleans接收土地,為此而必須將大部分的兵力調往Saint-Domingue,結果仍然無法成功收復此地。簡單的說,Saint-Domingue可說是法國版的越戰。而少部分要送往New Orleans的幾千名部隊,也因為冰雹而使得船無法開出港口抵達New Orleans。

在歹戲拖棚的情況下,拿破崙終於認清了現實,即使他繼續調派更多軍隊至此,Saint-Domingue當地的整體公共環境以及衛生條件仍然無法當他未來帝國的總部,於是Saint-Domingue就靠著烏合之眾與黃熱病成為繼美國之後的美洲第二個獨立國家。

既然未來的帝國總部已經不可能設在Saint-Domingue,那帝國總部的糧倉也就沒必要存在,因此開啟了Louisiana Territory談判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由於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會跟英國全面開戰,軍購案勢在必行,也因此拿破崙的財務大臣François de Barbé-Marbois提出賣地的建議。此外,在Thomas Jefferson之前,美國的兩位總統包括George Washington與John Adams都是採取親近英國的政策(因為當時是以New England為主的Federalist Party主導政治,而New England跟英國有密切的貿易往來),在之後美國向西班牙買Florida(大致上就是現今的Florida這塊地)這塊地不成後,更加遽美國這種親英遠法西的態度(法國跟西班牙那陣子常常聯合對抗英國)。因此,賣地給美國顯然對改善法美兩國關係相當有幫助,那天法英開戰後也許美國幫得上法國的忙也說不定。

這整個大環境的變動與對之後的戰略考量,造成了拿破崙對Louisiana Territory態度的轉變,也是Livingston與Monroe會收到這個要五毛、給一塊deal的原因。或許真的是"good thing comes to those who wait",Thomas Jefferson的耐心獲得了鉅額的回報。

由Louisiana州發行的quarter硬幣,順便紀念一下Louisiana Purchase;音樂(尤其是爵士樂)也是這州相當有名的代表,因此畫個喇叭與音符;而Brown Pelican不只是這州的州鳥、也出現在州旗上,甚至這州的外號就叫做Pelican State。Louisiana於1812年成為一個州,並在200年後的2002年發行quarter硬幣(from Wiki)。


















買地跟賣地的都有意願了,那錢呢?

當時的美國政府已經負了幾百萬美元的債,因此沒有那麼多現金購買這塊地,必須靠發行公債解決。有趣的是,解決這個財物問題的是英國的銀行Baring and Co,他們先借給美國足夠的現金(拿破崙只收現金),之後美國付錢給法國,然後法國拿這筆現金進行軍購案以便日後與英國作戰!據說這還是當時的英國政府覺得對英國最有利的策略,徹底移走法國在北美的勢力,即使讓法國有更多力量對英國開戰都在所不惜。

為了方便,美英兩國後來在五大湖的西邊以北緯49度為邊界,因此美國拿這篇第一張圖的綠色土地跟英國換藍色的土地,而這邊就有個有趣的地理問題了。請問一下美國本土最北的地方是那州?看那張地圖,就知道是Minnesota(明尼蘇達),而那個跑出北緯49度外的地方叫Northwest Angle。

美國本土最北的地方,紫色的部分即為Minnesota的Northwest Angle(from Wiki)。


















這麼大片的土地,有著相當大的發展空間,也有著相當多的傳奇故事。從小就是個好奇寶寶的Thomas Jefferson,非常想知道這塊地更多的資訊。因此,在1803年完成這個Louisiana Purchase後,他派出了一些探險隊到這塊地的不少地方考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1804至1806年的Lewis and Clark Expedition,目前對黃石公園的初次描述也是源自於這個探險隊......的外傳。

就如同Louisiana Purchase,Lewis and Clark Expedition也是Thomas Jefferson在總統任內相當重要的貢獻,不少美國大西部以及國家公園的歷史也都會提到這件事,就等我有空再寫了。


Back to History/My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