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10, 2021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6)
[1. 簡介] [2. 旅遊建議/食宿交通] [3. Sightseeing] [4. Day Hiking] [5. Winter Activities] [6. Wildlife Watching] [7. Other Activities] [8. More about the Park] [9. Conclusion]
6. Wildlife Watching
[6-1. Mule Deer] [6-2. Pronghorn] [6-3. Utah Prairie Dog]
6-1. Mule Deer
Figure 6-2.1: 樹林裡有一群mule deer,這隻的角最大。
Figure 6-2.2: 母鹿帶兩隻新生小鹿。
Figure 6-2.3: 新生小鹿身上的斑點有利於偽裝,看起來也比較可愛。
Figure 6-2.4: 母鹿走到哪小鹿就會跟到哪。
Figure 6-2.5: 之所以叫mule deer在於耳朵很大像mule的耳朵。
Mule deer是美國西部相當常見的野生動物,只要待在國家公園這類野外地方夠久大都會不期而遇,包括在這個公園。一般來說,mule deer大都出現在樹林與meadow的交界處,而公園的馬路大都符合這條件,在還不是很熱的清早或傍晚有不錯的機會看到他們在馬路旁走動與覓食。
因為這動物實在很常見,我通常不會特別找時間欣賞,即使如此無心還是在公園的馬路邊看過非常多次。不過這次比較特別,大概在要轉進去Sunset Point叉路附近的馬路邊看到兩隻小鹿,想想這似乎是我到這公園多次裡第一次看到這麼小的新生小鹿,即使這時候他們已經有差不多一個月大。同一個鹿群裡也看到一隻角還算大的公鹿,但還是比不上小鹿有趣,所以所有的注意力都在這兩隻小鹿上。
大部分出現在馬路邊的鹿都已經相當熟習遊客而不太怕人,但不包括新生兒,不過因為鹿媽帶他們到這,他們也只能盡力適應,一段時間後就會習慣。在這個適應的過程中小鹿還是會刻意離人遠一點,三不五時也會盯著人看且隨時準備要逃跑。這種反應也發生在其他野生動物的新生兒,包括bison、bighorn sheep還是black bear......等我也都有看過類似的行為。
Figure 6-2.6: 另一個mule deer的特徵在於尾巴的尖端是黑色。
Figure 6-2.7: 這隻小公鹿的角兩邊不太對稱,對之後mating通常不利。
Figure 6-2.8: 母鹿先望向後方,小鹿接著也往同一個方向看。
Figure 6-2.9: 這是個fire ecology的好例子,雖然這片樹林被火燒過(看起來像是prescribed burn),還是吸引這一群mule deer到這覓食。
Figure 6-2.10: 準備過馬路,之後消失在另一端。
看到這兩隻小鹿已經是七月中,雖然身上還有利於偽裝的斑點,對人已經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其中一隻比較謹慎,除了比較常抬頭注意周遭,也比較緊跟在母鹿身邊;另一隻比較自我感覺良好,自己吃草吃得很開心而沒那麼常抬頭查看四周,常常跟鹿媽有一段距離後才趕過去。
在看到這家鹿的幾個月前我在Sequoia National Park已經先有類似的經驗,那次是看到母熊帶兩隻小熊,一樣是一隻小熊比較黏而另一隻小熊的神經比較大條,而且熊媽不太在意周遭的人。野生動物跟人一樣有自己的個性,拍照之餘花點心思觀察他們的行為可能會發現這些有趣之處。
在樹林待一陣子後鹿媽決定過馬路到另一側去,這兩隻小鹿倒是很從容自在跟著一起過馬路,看來他們已經過了不少次的馬路而沒有太大恐懼。過馬路後他們爬上一個小坡,不久之後消失在遊客的視線。
Previous Next
[6-1. Mule Deer] [6-2. Pronghorn] [6-3. Utah Prairie Dog]
[1. 簡介] [2. 旅遊建議/食宿交通] [3. Sightseeing] [4. Day Hiking] [5. Winter Activities] [6. Wildlife Watching] [7. Other Activities] [8. More about the Park] [9. Conclusion]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