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7, 2010
Canon EF-S 18-55mm f/3.5-5.6 IS
Review from Photozone
Review from Amazon
Sample Photos
1. 簡介
Figure 1: Snake River Overlook, 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 (Canon EOS 450D with EF-S 18-55mm f/3.5-5.6 IS USM at f=28mm, Av=9, Tv=1/80 and ISO=200)。只要你願意早起、耐冷(-15F)並站對位置,鏡頭與相機好壞的差別會縮小不少。這個地方與這時間我曾用17-55mm、15-85mm與17-40mm分別照過,目前我最滿意的是18-55mm在這的表現。
Figure 2: Early Morning, 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 (Canon EOS 450D with EF-S 18-55mm f/3.5-5.6 IS USM at f=55mm, Av=9, Tv=1/400 and ISO=200)。這一張是照完上一張後照的,一開始不在計畫中,但經過的時候覺得光線、雪景跟霧氣搭配得不錯,就順手喀擦一下。我在這時間經過這地方不少次,剛好就是手上拿這顆鏡時的條件最好,我又剛好懶得換鏡頭,所以就用這顆鏡照,之後整理時比預期好不少。
18-55mm這一顆是Canon數位單眼相機的kit lens,主要是裝在entry level的DSLR上。Canon在APS-C上的誠意長期以來一直遭受到嚴重的質疑,至少就APS-C鏡頭的品質與選擇上比Nikon差不少,也因此會有買Canon就該選擇full frame的趨勢。不過在2009年Canon推出了兩顆APS-C專用的鏡頭18-135mm與15-85mm後,搭配上之前如17-55mm、10-22mm或甚至是18-200mm這幾顆鏡頭,Canon在APS-C系統上的誠意已經相當足夠,雖然大家還是不清楚他的決心如何。總之,目前Canon在APS-C鏡頭的支援度上對我來說已經算是充足了,我對full frame的興趣又減低了不少。也因為如此,18-55mm這顆kit lens的前途也會遭到壓縮,即便不考慮如Sigma、Tokina與Tamron等副場鏡頭,光是來自自家的鏡頭競爭就已經很劇烈了。所以現在也該寫寫這顆鏡頭了,不然也許過不了多久,大家大概已經沒印象Canon曾經有過這一顆鏡頭了。
Figure 3: Cupid's Arrow, San Francisco (Canon EOS 450D with EF-S 18-55mm f/3.5-5.6 IS USM at f=28mm, Av=9, Tv=1/640 and ISO=200)。這顆鏡常被我戲稱是跑龍套照些有的沒的用的,主要是如San Francisco這些離我比較近的地方。這顆鏡頭在顏色的表現上一般不佳,但這張在調整後還算不錯。
Figure 4: St. Peter and Paul Church, San Francisco (Canon EOS 450D with EF-S 18-55mm f/3.5-5.6 IS USM at f=43mm, Av=9, Tv=1/800 and ISO=200)。雖然這顆鏡的光學品質不算佳,但如果主題夠醒目或是線條表現夠清楚,還是可以照出不錯的效果。
所謂的kit lens,大致上可以說是拍照所需最低條件下的鏡頭,一般會有個大約三倍的放大被率以及f4-5.6的光圈,而這顆的等效焦距29-88mm算是市場行情,別牌的kit lens也差不多是這個range。所謂最低條件,跟機身有關,好的機身搭配的kit lens也會較好。重點是,這顆鏡頭的目的不是讓你得到high performance,而是讓你可以開始有使用DSLR的樂趣,尤其你之前主要是用DC在照的話。如果你可以一直這麼用下去且自我感覺良好,那非常恭喜你,這不是一般人能辦得到的事情;如果用了一陣子後你覺得需要升級鏡頭,那算是相機公司的陰謀得逞,先用kit lens讓你上癮,之後讓你無法自拔。真要是步上這條路也不需要自我感覺guilty,比你更無法自拔的人網路上多的是。
Figure 5: Golden Gate Bridge from Baker Beach, San Francisco (Canon EOS 450D with EF-S 18-55mm f/3.5-5.6 IS USM at f=50mm, Av=9, Tv=1/250 and ISO=200)。我喜歡從Baker Beach這邊在夕陽時刻照金門大橋,這顆鏡的表現還算不錯。像金門大橋這種已經被照到爛的標的物,加點較不尋常的元素(這邊是沙灘上的餘浪)才會讓人有新鮮感。
Figure 6: Shrimp Net Catch, San Francisco (Canon EOS 450D with EF-S 18-55mm f/3.5-5.6 IS USM at f=39mm, Av=5, Tv=1/25 and ISO=800)。這不是一顆大光圈鏡頭,因此對於室內昏暗光線的場景良率一般不佳。能做的就是光圈開到最大、機身的ISO高到你可以接受的程度,然後expect the worst but hope for the best。
雖然到目前為止對這顆鏡的描述沒有太多好話,不管是光學表現或是塑膠感很重的組裝,對焦速度也稍微慢了點,但他很輕是個很大的優點,尤其如果你是剛從DC轉到DSLR的人,其他鏡頭都比這顆重很多;在來就是很便宜,如果你要照的大都是生活或旅遊記錄照這類的場景,這顆其實是ok的。雖然我常說後製無爛鏡,但這顆鏡還是比較難調,比如顏色飽和度調高後常常看起來會不太自然,因此用這顆鏡不要太執著顏色的表現,試著找光線對比強、線條分明、主題清楚......等其他場景應該會比較好,畢竟顏色表現只是相片的其中一部份。這麼做一段時間,你可能反而會用這顆鏡頭而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拍照風格。
2. 使用經驗
這邊我得先confess一下,這並不是顆我常用的鏡頭,所以這顆鏡頭的出勤率並不高。之所以會帶這顆鏡頭出勤,一般屬於低強度的場合,也就是照好照壞我不太在意。話雖如此,這顆鏡頭出勤過的地方其實還蠻養眼的,像Yosemite、Crater Lake、Grand Teton與Yellowstone這幾個國家公園他可是都有出勤的紀錄,我還特地給他一次照Old Faithful Geyser的機會,不過因為當時光線條件不好,效果並不好就是;此外,San Francisco、Santa Barbara與Solvang也是漂亮與有特色的城市,我還是非常願意給他表現的機會。所以在我蜀中大將如雲的情況下,廖化獲得的待遇其實算是很好的。本質上雖然是幫我跑龍套,但跑的算是很不錯的龍套。最近Grand Teton的龍套跑得很令我滿意,所以之後應該還會帶他去比如Death Valley、Lassen與猶他州那幾個國家公園出公差。
Figure 7: Canon in Silicon Valley (Canon EOS 450D with EF-S 18-55mm f/3.5-5.6 IS USM at f=28mm, Av=13, Tv=1/125 and ISO=200)。這是標準跑龍套照的東西,因為Silicon Valley有很多公司的logo牌子,用這顆鏡就綽綽有餘了。
Figure 8: Oracle Headquarter, Redwood City, California (Canon EOS 450D with EF-S 18-55mm f/3.5-5.6 IS USM at f=18mm, Av=9, Tv=1/400 and ISO=200)。Oracle的總部(下午)也是很多人喜歡照的地方,這顆鏡的色澤不是很自然,但還可以接受。
這顆鏡頭的焦段與光圈屬於旅遊鏡,尤其是天氣好的時候。除了單純的風景外,連人帶景的到此一遊照也適合。前面說過,這顆鏡頭的光學特性不佳,尤其是顏色較淡,但這不表示他就不適合拍風景,拍照時可以試著往不強調顏色的方向下手,畢竟不是每個場景都得強調顏色。
當然,這意味著你對景物需要有一定的敏感度。比如說,你可以試著找主題非常鮮明的場景,不管是建築物很有特色或是山峰很有形之類的。另一個就是光線的明亮對比,除了清晨與傍晚外,天氣陰晴不定或是太陽暫時探出頭來時常有這種機會。此外,舊地重遊對拍照品質總是有幫助。
Figure 9: Ahwahnee Hotel, Yosemite National Park (Canon EOS 450D with EF-S 18-55mm f/3.5-5.6 IS USM at f=18mm, Av=8, Tv=1/30 and ISO=200)。這顆鏡在顏色的表現不算好,但可以試著照光線表現較突出的場景,轉移觀眾的注意力。
Figure 10: Cooks Meadow, Yosemite National Park (Canon EOS 450D with EF-S 18-55mm f/3.5-5.6 IS USM at f=28mm, Av=8, Tv=1/400 and ISO=200)。實際上,就算用17-55mm這顆來照這裡,也不會好到什麼地方去,因為這時候還是春天,草地上的草還來不及全部變綠,發色濃郁這特性這時還派不太上用場,還是看倒影比較實在。
當然,這些原則也適用於拿好鏡的場合。但人常有一種劣習,就是拿好鏡常常會比較懶,因此拍照的敏銳度也跟著降低,傾向於照出技術上好、但藝術上較弱的相片。這顆鏡不適合硬拼,拍照前多做功課也好、抓住現場的某個有趣的一瞬間也好、忽然靈光一閃找到一個好的角度也行,多往這些方向努力,配合上這顆鏡輕小好帶的優勢,實際上是有不錯的機會演出小蝦米扳倒大鯨魚的。
Figure 11: Tourists and Coastal Redwood, Muir Woods National Monument (Canon EOS 450D with EF-S 18-55mm f/3.5-5.6 IS USM at f=35mm, Av=4.5, Tv=1/30 and ISO=800)。這顆鏡照森林這種光線不太足的地方效果不是很好,尤其是要將遊客也塞進去相片裡,不過這張算是散彈打鳥後少數幾張我還喜歡的之一。
Figure 12: Old Faithful Snow Lodge,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Canon EOS 450D with EF-S 18-55mm f/3.5-5.6 IS USM at f=27mm, Av=9, Tv=1/250 and ISO=200)。這不是黃石公園的重要場景,不過因為不是很多人在冬天去過黃石公園,所以snowcoach這種奇怪的車就有吸引力,而整張的顏色表現也還算不錯。
3. 整體評價
我第一次用這顆鏡是帶他去Crater Lake,不過我對當時相片的顏色表現不滿意,沒有把Crater Lake的藍色湖水表現好。大約半年後我又帶他去照有積雪的Crater Lake,在後製後我還是不滿意湖水的顏色表現,也認清了不需要強求這顆鏡頭。不過後來我帶他去舊金山玩玩,結果沒有我想的差;之後去Grand Teton照有幾張也算不錯,因此現在對這顆鏡有不錯的感覺,而且還可以用have fun的心情拿這顆鏡拍照。
如果你手上有這顆鏡與其他更好的,我認為不需要急著賣掉這鏡頭,可以留著當個backup,畢竟有時後鏡頭可能會出事,包括入塵或是自己摔到。有backup是需要的,何況這顆鏡頭不太佔空間與重量。也許你可以像我一樣,在一些不是很重要的場合給這顆鏡頭表現的機會,可能會有意外的收穫,並重新找到玩這顆鏡頭的樂趣。
Figure 13: Mission Santa Barbara, California (Canon EOS 450D with EF-S 18-55mm f/3.5-5.6 IS USM at f=45mm, Av=9, Tv=1/500 and ISO=200)。另一個跑龍套的地方,不過Santa Barbara也是屬於漂亮的地方,西班牙式建築很有特色。
Figure 14: Stanford University (Canon EOS 450D with EF-S 18-55mm f/3.5-5.6 IS USM at f=35mm, Av=9, Tv=1/320 and ISO=200)。我對史丹佛大學的印象就是鐘塔以及前面的草坪與打排球的人,不是什麼佳作,但一般這類的小景或是生活照用這顆鏡頭是ok的。
總的來說,以這顆鏡頭的價格與deliver出來的品質,我想是match的,我對這顆鏡頭的評價比我剛買DSLR時好不少。這顆鏡頭的廣角端大致上是夠用,可以涵蓋不少大景與到此一遊照。如果你對望遠端的需求較高的話,得用多帶一顆長鏡頭或是較大range的旅遊鏡來解決。
Back to Camera/Photography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