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
Petrified Forest National Park (6-9)
[1. 簡介] [2. 旅遊建議/食宿交通] [3. Painted Desert] [4. Blue Mesa] [5. Petrified Forest] [6. Off the Beaten Path] [7. More about the Park] [8. Conclusion]
6. Off the Beaten Path
[6-1. Four Bridges] [6-2. Historic Blue Forest Trail] [6-3. Petroglyph Mesa] [6-4. Red Basin/Clam Beds] [6-5. First Forest Overlook] [6-6. Bidahochi] [6-7. Flattops Circumnavigation] [6-8. Siltstone] [6-9. Titanic] [6-10. Historic Rainbow Forest Road] [6-11. Haystacks] [6-12. Blue Mesa Walkabout] [6-13. Petroglyph Canyon] [6-14. Sorrel Horse Mesa] [6-15. Dead Wash Overlook] [6-16. Painted Desert Saunter] [6-17. Martha’s Butte & Beyond] [6-18. Third Forest] [6-19. Agate Mesa Ramble] [6-20. Wilderness Loop] [6-21. “Starving Man”] [6-22. Bear Spring]
6-9. Titanic
Figure 6-9.1: 活動的起點在公園Tepees的路邊停車。
Figure 6-9.2: 這區有不少狹小的峽谷,帶頭大哥Gary挑了其中的ㄧ個峽谷走進去。
Figure 6-9.3: 爬上這峽谷後往回看到的整個峽谷,上圖就是走在這裡面。
Figure 6-9.4: 地上的幾塊化石,也許是Metoposaur。
Figure 6-9.5: 這是某種動物的牙齒,Gary走的時候說他希望可以找到big bad tooth,不確定這是否有符合他的期待。
Titanic是位於公園Blue Mesa這區域裡一段還沒被侵蝕完的ridge,可以在Blue Mesa Road的眺望點遠遠看到。這ridge的傾斜層狀岩石看起來很像是一艘正要沉入海底的船,所以公園給了Sinking Ship的(官方)名稱。雖然Sinking Ship這名子取得很貼切,帶頭大哥Gary覺得用最有名的沉船鐵達尼來稱呼比較有吸引力,所以這個活動就取名為Titanic。
在參加[6-2. Historic Blue Forest Trail]這活動時,我就對遠方的紫色惡地地形很有興趣,也有很高的期待,當時帶隊的Dorenda跟我說Titanic這活動會去那邊,當場成為了我之後到這公園最想去的地方之一。
Blue Mesa這一帶可說是公園風景最特別的區域,所謂特別指的是surreal或說是otherworldly,很適合拍科幻或是星際大戰之類的電影。這區域以惡地地形為主,聽起來似乎沒什麼了不起,畢竟惡地這種地形並不算少見。但這邊的惡地搭配少見的紫色調,加上規模廣大,成為很異類的視覺饗宴。
Figure 6-9.6: 很認真地在研究地上的化石,圖中上方那一坨就是Titanic,遠方正有一列火車經過。
Figure 6-9.7: 繼續往Titanic前進的路上會遇到下坡,這地方有點滑,但問題不大。
Figure 6-9.8: 另一個要往下走但很窄的地方,可能會有點struggle,我自己是順勢用小跑步下來。
Figure 6-9.9: 不確定為何會有綠色岩石混在土色岩石裡。
Figure 6-9.10: Titanic已經近在眼前了。
這個活動的地點跟[6-2. Historic Blue Forest Trail]一樣,都是在Tepees這地方的路邊停車。在開始走的前一天只確定有我會參加,但當天多了另一個在昨天[6-8. Siltstone]一起走的一個人,所以連帶隊的Gary/Connie共只有四人,又是另一個小班制的隊伍。
Tepees到Blue Mesa之間的直線距離雖然不算長,但整個區域依然相當廣闊。Historic Blue Forest Trail探索了一部份,而這次的Titanic則是探索另一部份。Tepees這地方有幾個小峽谷,每個都能走,Gary選了其中一個走進去,在一段狹窄的路後爬上一個斜坡到峽谷的上方,也就是Figure 6-9.3這地方,而走到這差不多算是完成了熱身。
公園的這種帶隊活動大都提供參與者geology、archaeology與paleontology的三合一經歷,所謂的geology可以說就是風景,archaeology是印地安人古物與petroglyph,而paleontology則是各種化石與petrified wood。有時候是某一方面特別強,有時候則是三者很均衡。Titanic這活動最突出的是風景,但沿路還是有化石與petroglyph可以看。
Figure 6-9.11: 走到Titanic後在附近看到的petroglyph。
Figure 6-9.12: 這裡也有clam的化石,雖然看起來不太上相。
Figure 6-9.13: 已經繞一圈到Titanic的另一側,順光下的層狀顏色相當搶眼。
Figure 6-9.14: 從Figure 6-9.10這張圖右手邊往左照的角度。
Figure 6-9.15: 在Titanic休息一會兒後離開前往其他地方。
說到化石,在爬上峽谷後就可以看到不少,但得仔細找且慢慢走就是,因為很多時候看起來就跟地上的石頭一樣,走太快很容易miss這些小東西。找化石這類小東西是Connie的專長,也因此她走路頭常常低低的,而Figure 6-9.4這看似Metoposaur與Figure 6-9.5的牙齒化石就是她先找到的。
在找化石的同時已經可以看到遠方的Titanic,看起來像是汪洋中的一條船,但之後走近看才比較像是正在沉沒。要走向Titanic之前的下坡地點不算很理想,也就是Figure 6-9.8這地方。根據我之前跟Gary走的經驗,這有可能是故意的,而我自己是用小跑步解決就是。
Titanic這整段岩石並不算很長,不用走多久就可以繞完一圈。因為陽光角度的關係,繞到另一側的色澤在順光下漂亮很多,尤其是船頭(也可以說是船尾),實在是一艘亮麗的船。想像力豐富的話,還可以在地上看到這艘船漏水的痕跡,雖然Gary問我為何不是漏油?
根據Gary的說法,Titanic不只看起來像是一艘沈船,所在的區域也持續下陷中,一來跟地底因鹽溶掉形成很多cavities有關,另一則是因為公園外的Adamana在抽地底的天然氣。
Figure 6-9.16: 顏色很異類的小山丘。
Figure 6-9.17: 另一個路上看到的petroglyph。
Figure 6-9.18: 走到這差不多是此行看到Titanic的最後一面。
Figure 6-9.19: 這也是化石,但不確定是甚麼動物的化石。
Figure 6-9.20: 公園這種backcountry的hiking常需要上上下下,但坡度通常不大。
雖然這活動稱為Titanic,但欣賞這艘船後還有好戲,會往Blue Mesa這方向走,可以看到外星球般的紫色惡地。因為還有一段路得走,我跟Gary邊走邊聊了一些有趣的東西。我先問他有關石化木顏色的問題,這些色彩繽紛的顏色來自於不同的礦物,但為何只出現在石化木而不出現在他們所在的地上?
他說他曾經問過公園專家完全一樣的問題(也就是Gary也想過這問題),得到的答案是他們也不清楚。我們兩個討論出的一個可能原因是石化木較容易吸收這些礦物,跟他們一開始是organic也許有關。不過如果我們兩個都想得到這原因,公園的專家一定也想過,所以這應該不是正確的解釋。總之,如果大家有到這公園visitor center之類的地方,不妨問問看。
再來提到了John Muir,因為這公園的成立跟他遊說當時的總統Theodore Roosevelt很有關係。不過聊了一下子後顯然我對John Muir比他清楚,順便解答了Gary的一個疑問,就是為何John Muir有那麼多時間做這些保育的事情?因為他繼承了他岳父的果園並以此致富,他死的時候遺產總值25萬,經過通貨膨脹計算後超過現值5百萬。對John Muir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我寫過的John Muir National Historic Site這篇文章。
Figure 6-9.21: 這地方已經差不是Blue Forest,招牌的紫色調地形開始出現。
Figure 6-9.22: 從這地方開始有一大片的紫色惡地地形,這是其中一個角度。
Figure 6-9.23: 相當漂亮的一個角度,有本事爬到上面去的話可以一路走到Blue Mesa Road去。
Figure 6-9.24: 很不像是走在地球上。
Figure 6-9.25: Chinle Formation的土質大都不硬,所以長成像這樣的小丘而少有直上直下的峭壁。
所以我跟Gary說"I know that doesn't quite fit the image of a conservationist.",畢竟保育人士通常給人有理想有抱負但也得為五斗米折腰的印象,John Muir死時有五百萬讓很多人相當意外。但我之後又補了一句"I guess Edward Abbey didn't have 1 million when he died.",沒想到Gary馬上說"He didn't even have 10 dollars."。
我覺得很好笑,也有點意外,真是不好意思讓Edward Abbey躺者也中槍,但還是接著說"I thought his book Desert Solitaire sold well.",於是Gary說"That doesn't help him. It sells after he died."。Edward Abbey算是現代以及沙漠版的John Muir,也是這圈子裡很有名的人,他最常被引用的話是"The idea of wilderness needs no defense, it only needs defenders.",也許大家有聽過。
中間也有提到Einstein跟他老婆於1931年到公園的事情,不過這事等到另一個帶隊活動在說好了。之後又提到Annie Alexander與Charles Camp這兩位可以算是公園古生物學的先鋒......,在一路這麼談笑風生下很快就到了這活動的另一個重頭戲Blue Forest,如Figure 6-9.21到Figure 6-9.29所示。
Figure 6-9.26: 只要陽光條件不要太差,大部分角度看過去都相當奇特且好看。
Figure 6-9.27: 白中透紫的侵蝕地形。
Figure 6-9.28: Gary決定從這走下去,之後順著這峽谷走就會回到Tepees的路邊停車。這峽谷其實就是[6-2. Historic Blue Forest Trail]裡Figure 6-2.6下方的峽谷,體力還有剩的話是可以在走出這峽谷後走到上面的Blue Forest Trail。
Figure 6-9.29: 在左邊那人的位置往下走時可能會有點struggle,鞋子不好的話是可能會滑倒的。
Figure 6-9.30: Tepees就在眼前,也順利完成這次的活動。
這些在Blue Forest照的相片不像是地球上的風景,很像是PS出來的。但人在現場的感覺比較像是這地方先被上帝還是天神之類的PS,之後才用相機照下來。包括這裡以及不少地方都google不太到長什麼樣子,可說是名副其實的祕境,完全可以跟其他世界高知名度的美景抗衡,但沒有觀光客擁擠的問題。
在欣賞完Blue Forest這一區域超現實風格的風景後也差不多等於完成了這個活動,繼續走個大約十分鐘就回到停車的地方,在此就用Gary與我快走回到停車地方前的對話當這篇的結尾:
"Can you believe we've hiked this fantastic landscape but nobody knows?"
"On one hand, it's so sad nobody appreciates it. But on the other hand, it's so great nobody wants to come here and I can just enjoy by myself."
"I know exactly what you mean."
Previous Next
[6-1. Four Bridges] [6-2. Historic Blue Forest Trail] [6-3. Petroglyph Mesa] [6-4. Red Basin/Clam Beds] [6-5. First Forest Overlook] [6-6. Bidahochi] [6-7. Flattops Circumnavigation] [6-8. Siltstone] [6-9. Titanic] [6-10. Historic Rainbow Forest Road] [6-11. Haystacks] [6-12. Blue Mesa Walkabout] [6-13. Petroglyph Canyon] [6-14. Sorrel Horse Mesa] [6-15. Dead Wash Overlook] [6-16. Painted Desert Saunter] [6-17. Martha’s Butte & Beyond] [6-18. Third Forest] [6-19. Agate Mesa Ramble] [6-20. Wilderness Loop] [6-21. “Starving Man”] [6-22. Bear Spring]
[1. 簡介] [2. 旅遊建議/食宿交通] [3. Painted Desert] [4. Blue Mesa] [5. Petrified Forest] [6. Off the Beaten Path] [7. More about the Park] [8. Conclusion]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