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20, 2009

Blog Announcement, Oct 20/2009


這段時間幾乎是每個週末都在國家公園裡,其中還遠遊了黃石與大提頓兩次。此外,也去了Mount Rainier、ZionBryce Canyon、Grand Canyon North Rim與Hot Springs這些需要搭飛機的地方。Crater Lake開一趟單程要七個半小時,好像也去了三、四次。雖然這湖不在加州,但只要不用坐飛機,對我來說都算是近的地方。而加州主要去Yosemite、Sequoia/Kings Canyon與Lassen這三個地方。由於週末都在戶外,所以寫blog的時間只有週一至週五,有時後週五晚上甚至不available,必須先開去Motel 6睡一晚,以減少隔天開車的時間。

今年原本有想去Hawaii或是Alaska,一方面是花費較高,另一方面要花的時間較久,所以最後還是決定舊地重遊,走質精而不是量多的路線,比如Zion、Bryce Canyon與Grand Canyon今年已經在春、夏與秋三個不同季節各去了一次。Great Basin National Park是我今年目前唯一去的新公園,雖然有在打算X'mas去Great Sand Dunes與Black Canyon of the Gunnison這兩個位於Colorado的公園,但未必會成行就是。

不管如何,這陣子完成的文章如下:

IMG_9280 Couple Enjoying the Lake, Crater Lake NP
Figure 1: Couple Enjoying the Lake, Crater Lake National Park。

IMG_8622 Discovery Point Trail, Crater Lake NP
Figure 2: Panorama of Crater Lake, Crater Lake National Park。

IMG_8774 Crater Lake Lodge at Sunset, Crater Lake NP
Figure 3: Crater Lake Lodge at Sunset。

Zion National Park
Paradise Inn
Old Faithful Inn
Sacramento Air Show
Little Rock, Arkansas
Redding Air Show

IMG_5025 Lassen Peak at Sunset, Lassen Volcanic NP
Figure 4: Lassen Peak from Road, Sunset。

IMG_4872 Lassen Peak from Brokeoff Mountain, Lassen Volcanic NP
Figure 5: Lassen Peak from the Summit of Brokeoff Mountain。

IMG_1788 Reflection Lake, Mount Rainier NP
Figure 6: Mist on Reflection Lake, Mount Rainier National Park。

Zion National Park那篇花了快二個月才完成,除了整理與編輯相片時間外,找資料也花了不少時間。此外,我把文章結構變得較hierarchical,希望整體看起來較有組織與系統,之後大概會循這模式寫,也會將舊有的國家公園文章upgrade成這種格式。而國家公園旅館方面增添了Paradise Inn與Old Faithful Inn,目前共有十篇這方面的文章,下一篇會寫的應該是大提頓裡的Jackson Lake Lodge,之後可能是Yosemite的Ahwahnee,或是Death Valley裡的Furnace Creek Inn,希望這兩篇可以在今年年底或是明年初完成。也許到時候我會專門製作一個以這些國家公園旅館的Music Photo檔,雖然我沒有將所有這方面的旅館都住過一晚,但目前共去過約十五棟,內容應該算是夠充實了。

因為到德州Dallas出差,所以順便去了一下Arkansas,也因此這邊放了一張Hot Springs National Park的相片,也寫了一篇Little Rock的介紹。

IMG_3203 Sunrise, Bryce Canyon NP
Figure 7: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Sunrise。

IMG_2688 Hoodoos, Bryce Canyon NP
Figure 8: Hoodoos,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IMG_8292 Bath House, Hot Springs NP
Figure 9: Bath House, Hot Springs National Park。

今年開始使用長鏡頭,除了之前去過動物園測試外,air show是主要的測試地點,今年參加過的三場air show,文章已經全部完成,並用了三顆不同的長鏡頭測試。我自己感覺EF-S 55-250那顆其實比我想像中的好,雖然Blue Angels那一場air show用EF 70-300那顆照到不少不錯的相片,但其實是因為經驗較好因此timing抓得較好,quality感覺不比EF 70-300 DO與EF-S 55-250好。但我還不想因此就這麼下結論,畢竟sample還不是很多。現在又有EF 70-200小小白IS與EF 100-400這兩顆,那一天會輪到那三顆我自己也不知道。沒想到買了第一台DSLR後的短短一年之內,我已經組成了一個鏡頭的軍火庫。

EF 100-400這顆是為了十月初到黃石與大提頓專門買的,因為秋天是看動物的好時間。想說也不曉得下次可以在秋天到那會是何時,一不做二不休,就去eBay花了$1,300買了一顆二手的。在出發前不到一週到手,而這顆在這趟旅行確實使用頻繁,這篇後面放了幾張動物的相片(Figure 15至Figure 18),都是用這顆照的。

長鏡頭照動物比用廣角鏡照風景難,對焦就是個問題。由於照動物常常必須快速反應,倉忙中容易因此對錯焦;此外,動物喜歡清晨或傍晚出現,由於亮度不夠,因此光圈以及ISO在這時變得很重要,不然會照出很多模糊的相片。這顆100-400雖然已經像bazooka般巨大,但到了現場實在是微不足道,一些專門照動物的是腳架加上更巨大的砲筒,不過這種裝備的價錢也非常可怕。此外,這顆f/5.6的光圈在清晨或傍晚的微光下並不是很夠,必須靠高ISO的彌補才算是還可以。即使如此,除非是要用照相謀生,我想100-400這顆再搭配上中階以上的機身也就差不多了。

IMG_1416 Entrance Sign, Grand Teton NP
Figure 10: Entrance Sign, 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

IMG_1574 Grand Teton in Autumn, Grand Teton NP
Figure 11: Autumn in 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

IMG_5846 Beehive Geyser, Yellowstone NP
Figure 12: Beehive Geyser,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這陣子在國家公園方面,最大的新聞之一就是Ken Burns的大作The National Parks: America's Best Idea紀錄片以及相關書籍與CD問世。DVD與書我還沒買,但我先買了有聲書(audio book)。由於去國家公園玩常常得開很長的車,剛好可以放CD(我先轉成mp3,然後燒成一片比較不用常需要換片)來聽,而我也這樣聽完快十次了。如果你這陣子有去國家公園,尤其是九月底後,應該都會看到在賣這部作品。

Ken Burns是相當有名的紀錄片製作者,我看過他不少作品,比如Lewis and Clark、Thomas Jefferson、The West......等,雖然不是每一部我都喜歡,但都有一定的口碑與水準,我對美國歷史的瞭解,他的紀錄片是相當大的貢獻之一。這次關於國家公園的紀錄片,照例是在PBS這頻道播出,也出DVD。我還在等便宜的二手貨,不過已經有不少片段可以在網上看到。

要說的是,這整部片不是在展現國家公園的漂亮,而是在講述國家公園的歷史以及演進,人是整部片的中心思想。我在看這部片之前,因為要加強blog的深度,已經涉獵了不少這方面的知識,但比較破碎,找不到一個聚焦點。在聽完了他的有聲書後,現在變得有系統很多。類似的東西其實在其他書籍也有,但Ken Burns用一種較淺顯易懂且通俗的方式將這些故事一一呈現給大家,使得可讀性與接受性大增。我在第一次聽完那五捲CD有聲書的大大小小故事後,還蠻感動的。

美國的國家公園可以發展至今日,來自於各行各業的人各有貢獻,上至總統、億萬富翁以及鴻儒之士,下至如「放羊的」John Muir與其他無名小卒,在這部片都有相當精采的描述。我自己目前收穫最大的,是關於ecology這方面。我之前並不認識George Melendez Wright與Adolph Murie這兩位在國家公園工作的生物專家,也不清楚他們的貢獻。大家現在去公園常會看到不要餵動物的告示,他們兩位是最重要的人物;而狼群重返黃石公園,Adolph Murie可說是最大的原因。因為他,這些「邪惡」的動物被視為是生態的一環,也因此獲得了等同其他動物的保護。因為他們兩位,動物、植物以及生態才慢慢受到國家公園的重視,而不是只重視景觀而已。

IMG_1332 Grand Canyon of the Yellowstone in Autumn, Yellowstone NP
Figure 13: Grand Canyon of the Yellowstone。

IMG_5795 Tourists in Upper Geyser Basin, Yellowstone NP
Figure 14: Upper Geyser Basin,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IMG_8618 Howl of Coyote, Yellowstone NP
Figure 15: Howl of Coyote。

這段期間,國家公園也發生了幾件不幸的事。Yosemite相當有名的Half Dome Trail,發生一起跌落致死的事件;此外,這公園Mirroe Lake也發生落石擊中一名hiker死亡的事情。Lassen的Lassen Peak Trail是公園最受歡迎的步道之一,但在步道的中途也發生落石擊中小男孩致死的事情。這步道目前只部分開放,必須要到明年完成加強安全措施後,才會重新開放。而Zion的Weeping Rock也發生土石崩塌,因此這短短的步道也曾經關閉了一小段時間。

以上這幾個地方我都去過,甚至不止一次。理論上,發生這種事情的機率很低,但還是發生了。我這兩年走了相當多的trail,算了一下已經超過一百條步道,有的甚至走了二、三次以上。在這些步道裡,確實有不少地方在走的時候感覺蠻可怕的。比如走到Yosemite的Nevada Falls,會經過Liberty Cap的正下方,我每次走到那附近都會有點擔心不曉得那一塊granite會不會就這樣給我掉下來;Bryce Canyon幾條往下走的步道非常的漂亮,但走在hoodoos旁也不曉得會不會就這麼忽然給我斷掉砸向我。

那去像Sequoia這種大樹庇蔭的地方就比較安全?Ranger說,也有發生General E Lee這棵sequoia的大樹枝斷掉的事件,所幸沒人傷亡。但公園將這棵樹下的解說牌移走,以免遊客在看解說牌時忽然樹枝掉下來擊中人。所以這公園的Grant Tree與Sherman Tree要用個圍籬包起來而不讓人去樹下了,因為旁邊有不少解說牌。

而在Glacier National Park,也發生過grizzly bear攻擊人致死的事情;Zion的The Narrows與Angels Landing也都發生過不幸事件。

所以啦,去國家公園還是得小心,不要太掉以輕心。比如我八月去Crater Lake的某一天,天氣變陰且外加閃電打雷,但還是有人去爬Garfield Peak這不算長的步道。當天下午發生幾起閃電引起的火災,其中一個是閃電打向Garfield Peak的山頂枯樹枝,其中一位遊客就在山頂。他下來後在Crater Lake Lodge描述經過,說閃電就打在他旁邊不遠處,而他整個毛與頭髮都豎起來。

IMG_8567 Pronghorn, Yellowstone NP
Figure 16: Pronghorn。

IMG_8601 Bull Elk, Yellowstone NP
Figure 17: Bull Elk。

IMG_8389 Wolf, Yellowstone NP
Figure 18: Wolf。

這陣子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是件好事,就是綠卡終於在兩週前到手。在美國工作的人都曉得,在拿到綠卡前是相當脆弱的時期。台灣人要申請綠卡一般兩年內會ok,我原本預定應該是今年初就會到手,但其中一個過程被拖了半年多,因此一直到十月初才到手。不過因為今年景氣差,所以今年就算綠卡早拿到其實也不見得對找新工作多有幫助就是。

不管如何,現在已經是自由身,顧忌少很多。我同事跟我說,像我這樣一天到晚往國家公園跑非常累,我差不多可以改行當公園的ranger,或是去當Greyhound的司機......。我的回答是,我不曉得我會在加州這邊住多久,我希望我下個工作不在加州,最好是Colorado。因為Colorado差不多就是Rocky Mountain的意思,所以我跟別人解釋的理由是:closer to the Gods。也因此,我得在還住加州這邊時make the best of it。加州有不少國家公園,至今大致上已經完成了80%以上我想做的事情,如果今天就這麼離開並去其他地方工作,不會有太多的遺憾,但我還是希望離開前可以花點時間在Joshua Tree、Redwood與Channel Islands這三個公園,因為之前並沒有花很多時間在這三個公園,雖然都至少有去過一次。我之前住在Illinois時,也有一些事情想在還住在那邊時完成,但當時覺得反正要去做這些事隨時可以去做,就一直放著而沒有急著去做。結果因為目前這個工作,必須非常倉促地離開,因此原本可以輕易完成的事情至今還留在我的to do list裡。

我不想同樣的事情發生第二次,所以我週末一直都很努力地在玩......

IMG_3200 Ahwahnee Meadow, Yosemite NP
Figure 19: Half Dome and Ahwahnee Meadow, Yosemite National Park。

IMG_2921 Tioga Road at Dusk, Yosemite NP
Figure 20: The High Sierras, Yosemite National Park。

IMG_0372 Indian Rock, Yosemite NP
Figure 21: Indian Rock, Yosemite National Park。

在今年努力遊玩之後,除了多看了不少風景之外,也多走了不少步道,相片的質與量也大增,因此計畫upgrade之前寫過的文章,目前主要是要大幅擴充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這一篇。之後會upgrade如Lassen、Bryce Canyon或是Death Valley。

目前計畫Thanksgiving時要去一趟Death Valley,之後可能在X'mas這段時間還會再去一次Yellowstone與Grand Teton,也許到時候會開始動手寫Yellowstone也說不定。

至於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這一篇,改寫差不多是重寫,我希望在Thanksgiving之前可以完成,最差情況下在X'mas之前完成。此外,我也會花點時間製作一下這公園的music photo檔。

Previous Blog Announcement:

June 24/2009
Mar 22/2009
Dec 10/2008
Aug 3/2008
May 20/2008
Apr 26/2008
Apr 2/2008
Mar 19/2008

6 comments:

Yu-En said...

原來你也待過Illinois,我們在來到加州前也在那兒(Urbana/Champaign)呆了兩年。我最大的願望就是早點改行去當Ranger!還有我覺得55-250那顆真的非常棒。我以為我們已經出去玩的非常頻繁了,沒像到你實在勤勞 :)

Val said...

先恭喜綠卡,身為過來人,很能了解這種「其實並不十分希罕它,但又非要得到不可」的過程。

我常常來這看,照片真的愈來愈精彩。看你買了17-40, 70-200和100-400不禁偷偷地笑,覺得這是遲早會發生的事。接下來呢?Macro嗎?

期待看到更多精彩的文字和照片!

itchiang(thor) said...

To Yu-En,

我在那待了三年半,如果你有在那邊打壘球或排球的話,我們可能會有共同認識的朋友。

要像我這樣搞,據說得有錢、有閒還得有體力,不過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得單身;也據說人搬到加州後,玩耍的功力都會大增。

55-250那顆發色我自己感覺淡了點,不過照Raw的話,可以用後製補回不少,再加上價格便宜,所以我目前對那顆的評價還不錯,雖然最近不太常用就是。

原來你也去過Death Valley了,那張相片看起來是在Dantes View照的。

To Val,

其實我I-140拿到後,在公司就越來越囂張了~~~~~~,結果上上週去黃石,I-485過了,但我沒check律師寄給我的email,所以等玩回來才曉得已經拿到綠卡,不然我就多繞到Colorado那邊去繼續玩個一、二週,氣死我老闆。

目前沒有考慮macro,但有在想買大光圈定焦鏡,為的是要搞定那一堆不見天日的cave。我有用過50D的ISO 1600與17-55 f/2.8那顆,在Oregon Caves那邊用純手持照還可以,但希望能有個比f/2.0更大的光圈。但定焦鏡的焦段都是為full-frame量身訂做,感覺有點OOXX,然後二手價格又沒在多便宜,又不想為此買full-frame的機身,所以就還一直在觀望中。

Yu-En said...

可惜我在那兒搞了個羽球社,就是沒打壘球,只去過幾次排球,不過我的一個好朋友是排球社長,只是我們年代大概有點兒差距。

單身的確是非常大的重點,兩個人的假期都要橋好不容易,加州的確是太精彩了,去哪都方便。上週去了Sequoia明天又要去Yosemite。說樓上的Val的網站非常豐富,感謝你花時間分享,我很常去看。

說到cave,上週去Sequoia的Crystal Cave,用5D2的ISO 3200硬照f4搞得雖然有點痛苦,至少不是完全不行,有什麼特別原因不想上全幅嗎?

villa said...

拍完風景又加拍動物,不錯唷!越來越專業了!也恭喜你拿到綠卡。

itchiang(thor) said...

貴是主要原因。

全幅並不表示就完美,比如APS-C在vignetting就比全幅好。APS-C長鏡頭乘上1.6是優勢,再加上APS-C在CCD的密度也比全幅高,因此我自己覺得APS-C有其優勢。此外,後來照多了,有種「後製無爛鏡」的感覺,尤其是風景照,也因此現在對是不是用最高檔的相機或鏡頭不是很在意。比如說今年我最常用的是評價so so的17-85這顆(用起來確實也so so),不是APS-C鏡皇17-55。

Canon由於技術的優勢,他們在全幅以及APS-C這兩種系統上,選擇了以全幅為主,好的東西雖然也可以往APS-C上放,但因為市場策略,他們都往全幅身上塞。另外就鏡頭的焦段,包括變焦以及定焦,其實也是為全幅量身訂做為主,APS-C就出個幾顆夠用就好(最近有在慢慢加強APS-C的鏡頭)。也因此,一般買Canon傾向要上全幅,這樣才能用到他最強的領域。

目前全幅對我的吸引力在於高ISO(其實APS-C在高ISO方面也慢慢要追上全幅了)以及定焦鏡的焦段,這在某些special case如cave之類的會很管用,但僅只為此上全幅的花費對我來說還是太高了點,所以目前興趣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