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15, 2013

National Bison Range


IMG_7485 Entrance Sign of National Bison Range
Figure 1: 入口告示牌。

Official Website
Photo Link

成立於1908年的National Bison Range算是National Wildlife Refuge System裡最早的幾個保護區之一,看這名字也知道bison是成立的主要原因。

雖然北美大陸曾經是個bison淹腳目的地方,但因為各種原因的不斷補殺,bison數量以極快的速度下降。在19世紀末的時候,野生的bison只剩下不到100隻。為了怕這個象徵北美洲的動物從此消失,有些人試著盡自己的所能將bison保存下來,比如一些經營牧場的人,願意自己負擔這些bison吃所畜養牛羊的草,以避免他們在野外遭到屠殺,可說是今日大家還能在不少其他地方見到bison的幕後英雄。

在此同時,另有一群人在1905年的紐約市成立了American Bison Society這個組織,目的是要督促聯邦政府成立一個專門的bison保護區,並讓bison可以永遠存活在北美大陸的野外。經過幾年的努力遊說政府官員以及國會議員、並派人勘查過各地的地形與氣候條件後,終於成功地在1908年於Montana的Moiese這個印地安人保留區買地並設立了National Bison Range。當然,當地的印地安人也很支持與高興bison可以重回他們的土地上。

IMG_3780 Visitor Center, National Bison Range
Figure 2: 很多Refuge都沒有Visitor Center,但這個Refuge有。

IMG_3737 Visitor Center, National Bison Range
Figure 3: 既然這地方叫做National Bison Range,總得擺一隻bison在Visitor Center裡應景。

IMG_3824 Antler Pile, National Bison Range
Figure 4: 這個elk antler pile也是這地方的一個特色。

IMG_3819 National Bison Range
Figure 5: American Bison Society是促成National Bison Range成立的重要原因,因為一開始的bison是他們花錢買來捐給政府的。

IMG_2558 Bison, National Bison Range
Figure 6: 去過Yellowstone的應該都看過bison,而且是一堆bison,這邊還是得放一隻給大家瞧瞧。事實上,Yellowstone看bison的效率比這邊好很多。

IMG_2522 Bison, National Bison Range
Figure 7: 另一隻bison正在搔癢,因為在小山坡上,所以剛好可以看到下部。

不過政府只出買地的錢,這塊地上要有bison,還需要其他的錢去買bison並運到這。所幸,American Bison Society成功地在一年內得到了各地$10,000左右的捐款(約等同現今的$250K),成功買到了34隻純種bison,還獲得賣方buy 34 get 2 free的優待,因為賣方就是之前自費保護這些bison的幾個牧場主人之一,原本就很堅定支持這項重建bison的活動,所以特地將所養最好的一公一母bison贈送出來成就這一件好事。

這邊強調純種的原因是當時(其實也包括現在)有不少rancher養bison並與其他cattle混種,成為所謂的cattalo或是beefalo(可能可以在大峽谷North Rim附近看到這種外表酷似bison的hybrid)。也就是說實際上當時私人養的純種bison應該沒有帳面上那麼多,而且也不是很可靠,而這種hybrid大家當然不想要野放。也因此有人認為現今野外的bison多少都帶有一點cattle的基因,但應該是少到可以忽略不計。這也包括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的bison,因為當年曾經從私人經營的ranch買了一些bison到Yellowstone擴充陣容。不管如何,重點是,National Bison Range這一開始的36隻,之後順利繁衍後代,並有surplus可以運到其他地方去重建bison族群。

雖然bison是這地方的主角,之後也有其他動物被陸續引進來讓這保護區的生態更健全。比如一小時車程外的Missoula就贈送了四隻white-tailed deer、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運了pronghorn與mule deer、Wyoming州政府送了七隻elk、甚至加拿大的Banff National Park也送了十二隻bighorn sheep到這邊,這些都是今日遊客有機會在這見到的野生動物。實際上,mountain goat也有引進到這過,不過之後應該沒有存活下來,因為網站上沒有列出這動物。

一旦有了這些吃草還是吃葉子的動物,吃肉的動物就會自動出現,比如bear、mountain lion、wolf與coyote等也都可能在這看到。

IMG_2538 Bison, National Bison Range
Figure 8: 一群bison。

IMG_8045 White-Tailed Deer, National Bison Range
Figure 9: 這隻是white-tailed deer。

IMG_7975 White-Tailed Deer, National Bison Range
Figure 10: 這個是white-tailed deer的招牌動作,(逃)跑時尾巴會往上翹,mule deer則沒這個動作,而mule deer也可以在這裡看到。

IMG_8138 Elk
Figure 11: 這邊也有elk,這是三月照的,所以草還一整個枯黃還沒變綠。其他大部分相片則是九月照的,所以草一樣是黃的。希望我以後有空找個草綠的時候到這。

IMG_8311 Elk, National Bison Range
Figure 12: 另一群過河的elk。

IMG_2534 National Bison Range
Figure 13: 可以從Refuge裡面看到外面的尋常百姓家。

IMG_3869 Red Sleep Mountain Drive, National Bison Range
Figure 14: Red Sleep Mountain Drive是最主要觀賞野生動物的路,但需要爬上爬下,所以只有夏天才開放。如果其他季節來,有其他平路可以開。

離National Bison Range最近且較有規模的城鎮是一小時車程外的Missoula,有不少食宿選擇,且有I-90這條高速公路可以方便開車到其他地方去。大部分的人應該很少會吃飽太閒專程到這,比較會是在到Glacier National Park或是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時因為開車的路程選擇而順便到、或是稍微繞一下到。這邊除了野生動物外,鄉村景色也不錯看。

Red Sleep Mountain Drive是主要欣賞野生動物順便欣賞風景的道路,因為得爬山且冬天不剷雪,所以只有夏天開放,其他時間有其他較平坦的路可以開。這些路都是unpaved road,不過一般小車開在上面都沒問題就是。並不是所有動物都得在Red Sleep Mountain Drive才看得見,比如deer與bison之類的就常出現在山腳下平坦的地方,而elk與pronghorn也可能在山腳下看到,不過開上Red Sleep Mountain Drive有不少居高臨下的地方可以欣賞風景就是。繞一圈Red Sleep Mountain Drive大概至少需要半小時,如果有因為看到動物而停留的話,可能可以多到二、三小時。

IMG_3847 Red Sleep Mountain Drive
Figure 15: Red Sleep Mountain Drive可以俯瞰外面的鄉下景色,這在很久以前是個因冰河形成的Lake Missoula,滄湖已經變成桑田了。

IMG_2575 Red Sleep Mountain Drive, National Bison Range
Figure 16: Red Sleep Mountain Drive是條unpaved road,一般小車也能開就是,未必得4WD或是high clearance的車才行。National Bison Range委託一家公司製作些資訊看板還是什麼之類的,結果那家公司跟我買了這張相片去用,也許之後會出現在Visitor Center還是其他地方。

IMG_2603 Red Sleep Mountain Drive
Figure 17: 下面正有一群pronghorn要走過Red Sleep Mountain Drive。

IMG_2676 Pronghorn, National Bison Range
Figure 18: 這隻pronghorn還蠻合作的,通常這動物不喜歡離人太近,要在近距離照到他們並不容易。

IMG_3863 Red Sleep Mountain Drive
Figure 19: 到這已經下山,Red Sleep Mountain Drive也差不多已經繞了一圈。

IMG_8190 Coyote
Figure 20: 剛下完小雪後的一隻coyote。

IMG_8105 Black-Billed Magpie
Figure 21: 這隻是black-billed magpie。

會到這地方的我想大都是local的人,觀光客類型的人有限,訪客數算少。如果你想找個獨樂樂欣賞野生動物的地方,那National Bison Range是個不錯的選擇。不過這附近的service很有限,除了南邊的Missoula外,北邊一個叫Polson的小鄉村有間Safeway,是另一個較好買吃的選擇。

Back to US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

Sunday, December 8, 2013

Zion National Park (5-1)


[1. 簡介] [2. 旅遊建議/食宿交通] [3. Scenic Drive] [4. Day Hiking] [5. Wildlife Watching] [6. Other Activities] [7. More about Zion] [8. Conclusion]


5. Wildlife Watching

[5-1. Desert Bighorn Sheep] [5-2. Mule Deer] [5-3. California Condor]

5-1. Desert Bighorn Sheep

大部分到Zion的人不會把野生動物當作旅遊的一部份,畢竟這公園不是傳統欣賞野生動物的地方,不過如果你想試一下自己的運氣,bighorn sheep是個不錯的目標,另一個是California condor。歷史上bighorn sheep曾在這公園裡絕跡,但1970年代又重新引進。

當年是從Nevada的Lake Mead抓了一些desert bighorn sheep到Zion來野放,希望可以重新建立他們在這的族群。不過這群羊在re-introduction一段時間後就再也沒被看見,因此當年的那個re-introduction被視為是個失敗。不過到了1990年代,開始陸續有遊客跟公園報告說在公園裡看到bighorn sheep,才又展開比如派直昇機等較徹底的找羊行動,證實公園裡確實有不少羊,目前大概有一百多隻,也另外有一百多隻在公園外的南邊,而這些羊應該就是1970年re-introduction的那群約20隻羊的後代,只是不曉得這麼長的一段時間都跑到什麼鬼地方讓大家找不到。如果你有好奇心的話,可以想想為何這些羊後來想開了而到馬路旁邊見客?

IMG_6513 Desert Bighorn Sheep
Figure 5-1.1: Zion-Mount Carmel Highway路旁的desert bighorn sheep,這三隻都是ewe。我剛開始看到他們的時候是在馬路另一側,一段時間後他們才過馬路到這邊。雖然我不預期大部分到這的遊客會把看野生動物當重點,神奇的是竟然還看到二隻長鏡頭。

IMG_6553 Visitor Watching Desert Bighorn Sheep
Figure 5-1.2: 這些bighorn sheep常常過馬路在兩旁找東西吃,運氣好的話是可以就在路邊近距離欣賞。這對情侶很開心地在這看了一陣子,對他們來說這是意外收穫。

IMG_6609 Desert Bighorn Sheep Crossing Zion-Mount Carmel Highway
Figure 5-1.3: 這隻正很從容地在過馬路,完全不擔心會被車子碾過。中間那一隻想跟著過馬路,但還在勘查交通狀況等待安全時刻。

Zion National Park是個不錯看bighorn sheep的地方,主要是在Zion Tunnel與Checkerboard Mesa之間的Zion-Mount Carmel Highway,時間對的話,可以看到他們就在馬路旁,而且通常看遊客已經看得很習慣而不太怕人。

前面那段看起來似乎bighorn sheep很容易在Zion看到,但為什麼不常看到有人說在這公園看到bighorn sheep?經驗上,冬天的月份比夏天月份容易看到,這是一個原因,雖然我在2014年的夏天也在這看過不少次bighorn sheep就是;另一個原因是,大部分的人都把時間花在Zion Canyon裡,也許是純觀光,也許是hiking,也因此沒有美國時間來找羊。當然,也可能本來就覺得這公園看野生動物應該比不上如Yellowstone之類的地方,但實際上是未必。

IMG_6610 Bighorn Sheep Going Down the Cliff 1/7
Figure 5-1.4: 這隻就是上圖中間看車子的那隻。會發現desert bighorn sheep的ewe比Rocky Mountain版本的ewe頭上的角長很多,因為角長一點對打架有幫助。

IMG_6611 Bighorn Sheep Going Down the Cliff 2/7
Figure 5-1.5: 開始走下來。

IMG_6612 Bighorn Sheep Going Down the Cliff 3/7
Figure 5-1.6: 繼續走下來。

IMG_6613 Bighorn Sheep Going Down the Cliff 4/7
Figure 5-1.7: 不斷走下來。

IMG_6614 Bighorn Sheep Going Down the Cliff 5/7
Figure 5-1.8: 看起來是前腳同步、後腳也同步,mule deer在跑的時候也常常是這樣子。

IMG_6615 Bighorn Sheep Going Down the Cliff 6/7
Figure 5-1.9: 這邊已經差不多下到馬路了。

IMG_6616 Bighorn Sheep Going Down the Cliff 7/7
Figure 5-1.10: 一氣呵成。

這次是十一月看到這公園裡的bighorn sheep,我大概看了一天半,總共花了大概十個小時看這些羊,果然有很多美國時間,因為住San Diego後就可以週末開車到這,但還是很遠。這邊只節錄一個我喜歡的部分,以免篇幅太長。

為什麼可以看這麼久?到底是在看什麼?很多時候看野生動物的樂趣在於看他做這個動作,你可以預測他下一個動作,而這也是野生動物攝影的一個關鍵。如果你等到他們動作做出來才反應,通常都已經來不及了,即使有很好的設備。

實際上,當時Zion-Mount Carmel Highway上有兩群bighorn sheep,一群比較靠近Zion Tunnel,另一群比較靠近Checkerboard Mesa,兩群都是母的。我一開始是先看到比較靠近Zion Tunnel那群,看了一陣子後覺得他們應該是搞不出什麼花樣而離開,才又看到這一群。我沒有分身,所以只能選一群看。我之所以選這群看的原因是覺得這群比較有做出精彩動作的potential,因為這群所在的附近地形比較能夠讓他們發揮。

IMG_6637 Desert Bighorn Sheep See You but You Don't See It!
Figure 5-1.11: 很多時候他們有看到你,但你沒有看到他們。這隻是Figure 5-1.3最上面吃東西的那隻,吃完後自己坐在上面反芻,並沒有跟著走到馬路另一邊來。

IMG_7248 Desert Bighorn Sheep, Zion National Park
Figure 5-1.12: 一段時間後,有兩隻bighorn sheep加入這三隻,其中一隻是角較大的ram。

IMG_7204 Desert Bighorn Sheep on Zion-Mount Carmel Highway
Figure 5-1.13: 這個是隔天差不多地點照的,也就是說這幾隻羊一直在這附近遊蕩。

IMG_7536 Desert Bighorn Sheep
Figure 5-1.14: 這隻ram直接站在路上,身材還蠻苗條的。

這群並沒有讓我失望,表演不少次上下cliff的bighorn sheep招牌攀爬能力,比如Figure 5-1.4到Figure 5-1.10這個連續下坡動作,比看到如Figure 5-1.12這頭上有大角的公羊還精彩。大部分時間這些羊都在走動吃草,所以得有耐心、並根據他們的動作判斷,才能等到正確時機捉到他們的精彩動作。那個下坡的動作總共只有四秒,如果沒有之前就已經準備好等在那是照不到的。

原本第一天早上看到這群羊時只有三隻,下午又兩隻跑來加入,其中一隻是角較大的公羊,看那角的size大概是三歲多還是四歲左右。實際上,他的角上有類似樹的年輪,經驗豐富的可以據此算出他的年紀。隔天下午,這群羊變成有九隻,其實有可能更多,推測應該還有些在比如Figure 5-1.15的那一側但看不到。

這群羊後來也在搞危險動作,從馬路走下旁邊相當陡峭的峽谷,之後又爬上來,比如Figure 5-1.16到Figure 5-1.18這三張,在照他們的時候還得提醒自己小心別跌下去。當然,這對他們來說算是例行公事。之前也在其他不同的地方看過類似的畫面,不過這次距離近很多且峭壁也垂直很多就是。

IMG_7585 Eyes Above
Figure 5-1.15: 這也是個很多遊客經過沒看到的原因,只露出一個羊頭。

IMG_7593 Desert Bighorn Sheep on the Canyon Wall
Figure 5-1.16: 這隻自己走到相當垂直的峭壁探險去,之後又安全走下來。

IMG_7288 Desert Bighorn Sheep Climbing Up the Canyon Wall, Zion National Park
Figure 5-1.17: 這群羊走到路邊的一個小峽谷裡,之後又走上來。在這種地形行走,只要走錯一步就會直接摔死。

IMG_7278 Desert Bighorn Sheep
Figure 5-1.18: Figure 5-1.12的那隻公的也跟其他羊走上來了。

打從我知道Zion-Mount Carmel Highway可能看到bighorn sheep後,我開車經過這通常都會稍微留意一下,大概有超過1/3且接近1/2的機率在這路上看到,而且有幾次是我第一個看到,其他人才因此看到。有時候只看一下子,有時候會看很久,看我當時有沒有急著要做什麼事而定。總之,開到這的時候多看看四周,也許會帶給你驚喜。

Previous Next

[5-1. Desert Bighorn Sheep] [5-2. Mule Deer] [5-3. California Condor]

[1. 簡介] [2. 旅遊建議/食宿交通] [3. Scenic Drive] [4. Day Hiking] [5. Wildlife Watching] [6. Other Activities] [7. More about Zion] [8. Conclusion]

Sunday, December 1, 2013

Touring National Parks in Winter (2)


[1. Introduction] [2. Tire Chains] [3. Planning and Preparation] [4. Winter Sports] [5. Others]


2. Tire Chains

在較高海拔的路,下(大)雪時或之後幾天可能會要求車輛裝雪鍊,很多時候4WD的車且用snow tires這種抓地力較好的輪胎不需要,但路況實在很差的話還是得裝上。所以很多州還是要求即使開4WD的車依然得帶雪鍊,但有很高的機會不用裝就是。如果你是個常常會在冬天下雪時在山路開車的話(比如喜歡滑雪的人),買台4WD的車外加snow tires的車會省事很多。如果是租車的話,可以考慮租這種車,價格比一般小車貴,但安全性較好。

如果開的是一般小車,遇到這種狀況就得會裝雪鍊。裝雪鍊前的一件事,就是買雪鍊。買雪鍊前的一件事,就是得知道輪胎的尺寸。每個輪胎都會寫上尺寸的編號,如Figure 2.3所示。之後去汽車零件行或是Walmart之類的地方,通常會有不同型號的雪鍊,請找出自己雪鍊輪胎的適用型號(如Figure 2.4)即可。

如果你是租車但不確定是否一定會用到雪鍊的話,可以考慮到比如Walmart等可能可以退雪鍊的地方買。雪鍊如果拆開使用,幾乎都是不能退的。但如果只買但沒有拆,有的車行或是Walmart可能可以退,買之前請先向店家確定。在Walmart(或是Target之類的連鎖店)買的好處是,你可以在這家Walmart買在另一家退,對於要去不只一個下雪的地方可能會比較方便。

IMG_5151 Cascade Lakes Highway in Winter
Figure 2.1: 在下雪的山區開車原則上都要有雪鍊在車上,即使開的是4WD或AWD的車,但未必總是得裝上雪鍊才能行車。

IMG_0710 Paradise in Winter, Mount Rainier National Park
Figure 2.2: 冬天要開上Mount Rainier National Park的Paradise幾乎一定要上雪鍊,除非你的車是4WD外加snow tires這種抓地力較好的輪胎。

IMG_0002 Tire Chain
Figure 2.3: 寫在輪胎上的size,請自己用手機拍下來,之後據此買適當的雪鏈。

IMG_0003 Tire Chain
Figure 2.4: 每個雪鍊都有適用的輪胎size,如果你輪胎的size有寫在上面,那這就是你可以使用的雪鍊。比如上圖的輪胎尺寸是P215/65R17,就可以用這組雪鍊。

雪鍊得裝在驅動輪上,比如一般的小車都是前輪驅動,所以雪鍊得裝在前輪,比如Figure 2.2;但有些車,比如跑車可能是後輪驅動,就得裝後輪。如果是4WD,理論上裝前輪或後輪都可以。

雪鍊的裝法根據不同雪鍊的設計而各自不同,不過都有附圖例說明,所以請到時候按圖操作。不管是哪一種雪鍊,大致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你的手得伸到輪胎內側拴住雪鍊,這是裝雪鍊最令人討厭的一件事。如果你沒有過少也賤故多能鄙事的經歷,這會是做鄙事的一個天賜良機(用完雪鍊要拆下來時可能才是最鄙的時候)。

既然被要求裝雪鍊,現場溫度通常在32F左右或以下,如果運氣不好邊下雪又邊颳風、戴的手套又太粗、當天手感又剛好極差,那會是一件很受罪的事情。如果你是第一次裝雪鍊,請給自己至少半小時的時間,因為這整個過程可能會很痛苦且struggle很久。

在你裝同一個雪鍊一、或二次後,通常之後會快很多,比如我之前就可以一個人在三分鐘內裝好雪鍊。不過後來換附雪鍊後,前幾次又得重新適應。

IMG_6134 Tire Chains (Cables)
Figure 2.5: 這種雪鍊稱為cable,使用前先攤在輪胎的前面。

IMG_6137 Tire Chains (Cables)
Figure 2.6: 雪鍊攤好後將車往前開一小段壓在雪鏈上。

IMG_6139 Tire Chains (Cables)
Figure 2.7: 裝好雪鍊後的樣子,可以發現左輪的扣環在一點鐘方向,右輪會在十一點鐘方向。

IMG_6146 Tire Chains (Cables)
Figure 2.8: 有正確扣上的話大都至少可以扣在第三個節點,但如果可以扣到第四或第五個的話更好。

我最常用的雪鍊是cable,也就是Figure 2.5至Figure 2.8的這種輕便型雪鏈,通常也是最便宜的。如果你從來沒用過雪鏈,而且也不覺得會很常用,可以考慮就買這一種。這種雪鍊我至今應該裝了超過30次,還蠻好用的,但也被我開斷了幾條。裝上這種雪鍊後車速盡量控制在30 mph以內,經驗上超過40 mph斷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這種雪鍊的裝法很直覺,就是攤在地上後將車開在上面,之後扣上內外扣環。可以的話,扣上扣環的位置盡量在十至十一點或是一至二點鐘方向,手會比較容易伸進輪胎的內側扣上;此外,先扣車輪內側的扣環,而且至少扣到第三個節點。理想狀況下,內外扣環可以同時至少扣到第三個節點。

但如果這時外扣環只能扣到第二個或甚至第一個節點,在兩邊車輪都裝好後將車在裝雪鍊的Chain Up Zone路邊緩緩開一小段,需要的話可以再倒車回到原處,這時候可能會發現雪鏈變鬆了,此時重新將外環扣到第三個節點或更多即可。這也是為何之前要先將內扣環扣到至少第三個節點,之後需要調整的話只要調整外扣環,會簡單很多,也比較不會弄髒手肘的衣袖。

萬一輪胎的一邊只扣到第二個節點而另一邊扣到第三或第四個節點會如何?對抓地力還是有幫助,但一來開車時的聲音可能會較大,二來(大曲度)轉彎的時候車子比較容易滑動,這時候速度放慢的話應該沒問題。

在用完要拆雪鍊時,我習慣先解開外扣環,但你要先解開內扣環也無妨。可以的話,盡量將扣環的位置保持在十至十一點或是一至二點鐘方向,但如果懶得調扣環位置,只要不是在正下方的六點鐘方向應該都不難拆。

IMG_9765 Snow Tire
Figure 2.9: 輪胎上的M + S表示這是個snow tire,指的是mud and snow。

IMG_6149 Chain Control, Inyo National Forest
Figure 2.10: 在進行雪鍊管制時,有時候沒人管,但有的地方會有人員強制執行。

IMG_5805 Ranger Checking Tire Chains
Figure 2.11: 正在強制進行雪鍊管制的Yosemite南出口。

IMG_6619 Chain Control, Inyo National Forest
Figure 2.12: 在加州看到這個標示表示車上得要有雪鏈,但未必得裝上,除非上面的黃燈在閃。

不管是用哪一種雪鍊,裝好後請先開一小段看看有無任何異狀。萬一發生雪鍊脫落或是聲音過大,那通常是裝的時候有錯誤,請自己就近找個路邊可以停車的地方進行trouble shooting,有時候這可能意味著得拆掉重頭來。

裝上雪鍊後的車速通常不能太快,一般大概速限在25 mph或35 mph左右,開太快的話雪鍊可能會無法承受高速而斷掉。此外,在積雪或結冰的路上轉彎時還是得放慢速度,不然還是可能會打滑。我有一次在Yosemite看到一輛裝上雪鍊的小車在剛過Pohono Bridge後的一個大轉彎打滑且車子自己旋轉了90度,結果整台車佔據所有的雙向車道。我之前看他們車速大概至少有35 mph就特意離他們遠一點,因此沒被波及到。

裝上雪鍊後不表示可以橫衝直撞,在路面經過剷雪處理後慢速行車通常沒問題,遇到沒經過剷雪處理且坡度較大的結冰路段還是可能開不上去。裝上雪鍊後表示多一份保險,但開車時依然不能大意。

Revised on January 3, 2025

Previous Next

[1. Introduction] [2. Tire Chains] [3. Planning and Preparation] [4. Winter Sports] [5. Ot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