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15, 2010

DC(數位相機) vs DSLR(單眼數位相機)


在我用DSLR之前,大概有五、六年的時間都是以DC為主,目的傾向於記錄,或說是用相片寫日記,畢竟一張相片抵得過千言萬語,省事很多。所謂的紀錄,大概是以到此一遊照為主,對於整體相片的品質較不是很在意。另一方面,你也曉得,在路上請人幫你照,或是有人很熱心主動幫你照,通常構圖都很差。很多時候該照進去的,熱心路人往往沒那個sense,所以還得先提醒他們。總之,那個時候我就知道,不管我手上有多好的相機,如果是用這種方式照的話,那就省省吧、take it easy就可以了。所以後來我自己帶腳架,倒數十秒,保證照到我想照的到此一遊照,不過會辛苦點就是。當然,在城市旅遊不太能這麼做,但在國家公園倒是問題不大。現在想想,雖然DC配上腳架是個很奇怪的組合,但這是我注意相片品質的開始,大概是四年前的事情。

會去買DSLR,一方面是想讓相片品質可以繼續提升,另一方面是價格affordable。那一天去Costco,意外看到Nikon D60、Nikon D90與Canon 450D三台。我不想買太差,也不想買太好,而Canon 450D的價格卡中間,配上兩顆kit鏡共$999,又有90天免費試用,顯然Canon的市場行銷很成功,所以我當場決定Canon 450D符合我意而買下;買完一週後又降價成$849,然後我不小心在Crater Lake換鏡頭時入塵,在家清半天後決定give up,所以就(很心虛地)去退貨然後馬上重買一台新的450D,不但當場省$150,還順便解決入塵的問題。由於450D被我狂操,半年後又買了50D分擔照相的load,所以這是我目前唯二的兩台單眼相機機身。

P1170321_3
Figure 1: 對風景照來說,如果你能夠早起,DC也可以有不錯的效果,圖縮小一點與DSLR的落差會更小。

我想,我應該是從DC轉到DSLR的一個典型例子。技術上來說,就是對相片品質的要求變高,希望有個更好的工具去達到更高的目標;非技術上,除了價錢上也可以負擔外,就是願意帶著這龐然大物去旅遊。現在會用數位單眼的跟以前用底片單眼是不同的,以前用底片單眼的多少有要成為下一個Ansel Adams的自我期許,現在用數位單眼的著眼點比較在於藉由照相來獲得樂趣,能不能成為Ansel Adams不是top priority。不過大體說來,會去買DSLR的人對改善自己的相片品質會較積極,不管是試圖去改善構圖、後製、或是升級機身鏡頭。

一個要不要從DC轉到DSLR的重要問題在於,是否真的有啥是DSLR才辦得到,但DC辦不到的?如果你跟我一樣,主要的主題是landscape這類戶外旅遊的話,DSLR跟DC的落差是比較小的。照風景算是對相機需求最低的場景之一,不需要大光圈,也不需要淺井深,低階的DSLR與一顆適當廣角的變焦鏡頭(我自己的要求是等效焦距28mm,能夠到24mm更好)就可以搞定相當高比例的場景,因此要花在添購相機配備的經費相對來說算低(不過車馬費可能不低,跟你要跑多遠有關)。實際上,對照landscape的人來說,找到「好望角」的重要性可能更甚於相機與鏡頭的性能。所謂「好望角」,就是你得在適當的時間到達一個適當的地點,把你想要的主題照進去。適當的時間,通常是所謂的日落日出前後一小時的magic moment,或是暴風雨後剛撥雲見日的那一瞬間;適當的地點,有時後路邊停車就有,有時後則得hiking。如果你能夠做到在適當的時間到達適當的地點,中階以上的DC都可以照出可以當明信片的風景相片,你的勤相當程度是可以補DC不足的拙。以前底片機時代因為只有單眼有很多如濾鏡等周邊設備可以用,在對相機不理想特性的修正上有比傻瓜相機大很多的空間,單眼與傻瓜相機在照landscape的差距還比較大;雖然現在DC也沒多少周邊設備可以用,但因為後製軟體的關係,這方面可以拉近與DSLR的差距。某些如Canon G11這類高檔DC還提供RAW檔,跟DSLR的落差又小了點。

P1170275_3
Figure 2: 確實DC也是有機會可以照出還不錯的野生動物(圖縮小點效果會更好),不過需要非常好的運氣(好啦,Glacier National Park就是有這種運氣的地方),DSLR配上長鏡頭會是個比較productive的組合。

不過如果你會去照人相的話,那DC與DSLR的差距就大了。照人相(不是連人帶景的到此一遊照)需要模糊背景,也就是所謂的淺井深。淺井深的意思等同於錢井深,需要大光圈鏡頭,價格遠高於小光圈鏡頭。網路上的勸敗文,大都是去勸敗這種鏡頭;如果你常常在室內照,那對機身ISO的要求也高,需要的話還得另購閃燈。大部分DC較難照出淺井深這種效果,比較難用照landscape那種勤的方式補這方面的拙。DC與DSLR的差距還包括照小孩,因為年紀很小的小孩常常會亂動,需要高ISO或是大光圈去「定竿」他們的動作,尤其是晚上或是室內。當然,如果你很喜歡照賽車、運動球員、Blue Angels、野生動物或甚至是打鳥的話,那DC幾乎是不需要考慮的,而且還得高檔的DSLR機身與鏡頭才行。

技術上,越是理想的狀況,DC與DSLR的差距越小。比如說,如果你想照的東西大部分是靜止的,或是你可以讓他們靜止(如landscape與到此一遊照),那對DSLR的需求是較低的,不要太差的DC是可以愉快勝任的。如果是會移動的,那DSLR大概是必須的,越會動的越需要高檔的設備;對於照landscape,順光是技術上理想的狀況(到此一遊照適合這種情況照),相機的不理想特性在這種狀況下大都可以藏得很好,高低檔設備的差距也較小;但如果你常常需要側光或是逆光照(award-winning photo大都得在這兩種狀況下照),那相機的罩門會常出現,DSLR有較好的機會去修正或是補償;如果你大都是在白天或是光線充足的狀況下照,那DC大抵是ok的;如果你喜歡照夜景或是在室內昏暗的燈光下照,那DSLR會是較好的選擇。

IMG_1955_2
Figure 3: 雖然配上腳架,DC也可以照出類似這張DSLR的夜照效果,但在旅遊逛街的情況下,不太容易隨身帶腳架。DSLR的高ISO配上大光圈鏡頭,有較好的機會手持照出好的夜照。

另一個角度來看,因為DSLR有龐大的變焦與定焦鏡頭支援,如果你想專照某一種特定的場景,DSLR有較大的空間去customize鏡頭以得到最好的效果;DC比較general purpose且無法換鏡頭,這方面沒有太大的彈性。此外,DSLR都有手動模式,所以可以方便控制各個拍照參數來達到自己要的效果;大部分的DC(尤其是中低階)不提供手動模式,必須仰賴相機提供的情境模式,因此對較特殊的場景效果比較不易令人滿意。

不過剛從DC換到DSLR的過程中,先不要期許品質會馬上獲得大幅改善。因為有很多factor會影響到相片的品質,這需要一段時間的study與try,在一一找出品質不佳的原因後,相片的品質才會逐漸改善。當然,如果是構圖這方面的問題,那跟用什麼DSLR的鏡頭與機身關係不大就是。此外,也許在剛換DSLR時不需要急著馬上用RAW檔以減輕負擔,但我還是建議用DSLR的人能照RAW,將DSLR的性能發揮到最大。

IMG_5225_2
Figure 4: 如果你喜歡去air show照高速飛行的飛機,DC的「良率」會很低,DSLR加上長鏡頭才是王道。

以上幾個段落,大抵是以相片品質為考量的角度來決定是否需要買DSLR或是只要DC即可。除此之外,就是affordable的考量。這方面現在較不是問題,因為平價的DSLR現在已經很普及,不要太picky的話,收入不要太差的人應該是負擔得起。但還有另一個問題,就是帶不帶得動?DSLR的大與重,通常比較不受女性使用者的喜愛,且在某些場合確實也不太適合。比如你要去爬喜馬拉雅山,或是攀岩像Yosemite的El Capitan這種地方。撇開這類的場合,一般的日常生活照比較沒這問題,但如果是遠門旅遊、或是需要hiking的話,這對不少人是個問題。帶著DSLR在大太陽下走一段路是需要體力與耐力的,剛從DC轉到DSLR的人這方面會有陣痛期,包括我在內。不過我很快就克服這問題了,現在是脖子上掛一台DSLR與廣角鏡,背上背另一台DSLR與長鏡頭,腰帶掛兩瓶500cc的水,在大太陽下hiking個五到六哩是piece of cake;需要的話,可以在背包上加裝上另一瓶500cc的水與午餐,在大太陽下走個十哩的trail完還是可以自我感覺良好。所以對喜歡戶外活動的人,這方面得要有心理準備。

Back to Camera/Photography

11 comments:

PEA said...

完全赞同你的观点!
我玩过一点朋友的SLR,感觉最大的优势就是拍虚化背景的人物相、动态照及夜景。拍普通的风景照和到此一游照没有特别的优势,而且SLR确实重了好多,旅游的时候不是那么方便。打算等有小宝宝了再考虑升级到SLR,呵呵。

C.C.Chang said...

請教一下,如果我想照些風景、花朵、動物,希望能升級到較輕一些的單眼相機,不知該選擇哪一種較適合?
Panasonic LX5、或是GF3(GF2似乎更貴)?還是Sony NEX-C3D?
因為還要背望遠鏡,實在不敢背太重的單眼相機!

itchiang(thor) said...

Panasonic LX5是高階傻瓜向機,跟Canon G12與Nikon P7000是類似的定位,所謂高階傻瓜,就是提供手動功能與RAW檔這兩種單眼才會有的功能。GF3與Sony NEX-C3D算是類單眼,機身跟傻瓜類似,但可以換鏡頭。

考量的重點一個在於輕薄短小、另一個是妳有多想要照野生動物,這兩件事情無法兼具,因為照野生動物大都得用長鏡頭,即使用GF3這種小機身還是相當龐大。如果妳的花朵指得是Macro那種一枝獨秀、背景模糊的那種,那LX5這種高階傻瓜也不用考慮。

Panasonic LX5的等校焦距為24mm-90mm,好處是廣角端較廣,但望遠端只有90mm,所以一般出遊照風景很好用,但照動物就沒力,除非妳到Glacier的Logan Pass有mountain goat直接走到妳身邊。Canon G12與Nikon P7000的廣角端都只有28mm,經驗上70%甚至80%夠廣,G12的望遠端到140mm而P7000到200mm,所以考量到照動物,P7000看起來比較好,不過畫質顯然會被犧牲。

GF3這種類單眼,就是長鏡頭會很笨重,這是必要的犧牲,目前沒有捷徑。另一個缺點是,如果妳只有一個機身,必須互換廣角鏡與長鏡頭,有某種麻煩性,很多時候人在旅遊現場不是很方便換鏡頭。

所以第一件事情是先決定要高階傻瓜相機如LX5,還是要類單眼如GF3,如果是要高階傻瓜那簡單很多,看看價格即可。如果決定要類單眼,那最好注意一下不同廠牌的鏡頭支援程度。LX5是M4/3這系統,跟Olympus是可以共用的,甚至Olympus的4/3鏡頭都可以用,但印象中需要一個轉接環。Sony有自己的系統,目前提供的鏡頭比Panasonic/Olympus少,不過常用的焦段都有涵蓋就是。

如果妳決定要類單眼,應該還會有其他問題,我應該還可以繼續提供建議。

C.C.Chang said...

謝謝你如此詳盡的分析,還有幾個十分愚蠢的問題一定要請教你(我老公完全不懂相機,他玩音響,所以我這些基本的問題都必須請教你,不好意思!):
我在2007年去Glacier和Yellowstone時,就感覺為什麼我已經很靠近花朵了,相機卻聚不了焦,照出來的效果模模糊糊的!
本以為是我太心急,忘了傻瓜相機要求的兩段式按快門才產生如此狀況。2010阿拉斯加時,我已經很小心了,還是經常對不到焦。2011今年更嚴重了,為了Glacier的花朵,我刻意七月去,結果照回來的效果有五成是模糊的,令我扼腕!
請問會是相機壞了的原因嗎?還是一般傻瓜相機無法那麼近?
我看雜誌上分析GF3有兩種鏡頭,14~42mm、14mm請問哪一種是可以照出一枝獨秀的美麗花朵的呢?我想若我所要求的是相互牴觸的話,將需求縮減到照花朵和風景,用甚麼相機好?
或是真的要買兩台(一台類單眼我背,一台高階數位老公背呢?)!

itchiang(thor) said...

鏡頭都有最近攝影距離的限制,包括單眼相機的鏡頭,一旦太近會無法對焦,要嘛罷工不work,要嘛給你整張模糊的相片.一般來說焦距越遠的鏡頭最近攝影距離限制也越遠.照花朵或是昆蟲一般得用macro鏡頭,也就是微距鏡頭.不用這種鏡頭的話,很難照出那種背景模糊的花朵相片朵片.如果你很想要照這種相片的話,那LX5也不用考慮了.買這種macro鏡頭的好處是,你平常也用得到,一些社區公園或是自己家的後院或甚至客廳都很容易看到一些花,這鏡頭都可以派上用場.

這種macro lens都是定焦鏡,雖然某些變焦鏡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用在這種場合.Panasonic這方面的鏡頭不多,但有一顆Leica的45mm加持,不過當你看到Leica這名子,表示價錢一定很貴就是.這種鏡頭還是以Canon與Nikon最多,但不幸這兩牌的機身大且重.

好的macro lens一般兼具焦距大與光圈大兩個特性,散景(bokeh)才會強.14mm(用在Panasonic的機身等校焦距為28mm)屬於廣角焦段,不是用來照花的.

給你一個example:

http://www.dpreview.com/products/canon/lenses/canon_60_2p8_macro

這是Canon 60mm f/2.8的macro lens, 裡面有一個參數是Minimum focus,為0.2公尺.這距離一般越小越好,搭配鏡頭焦距(比如這顆是60mm),會有另一個參數Maximum magnification,這顆是1是最好的.你可以查每顆鏡頭的這個參數,包括非macro lens,大致上,越接近1的越適合照花.

如果妳們常出遊的話,確實可以考慮同時買類單眼與高階傻瓜兩台,另一個原因是有個backup.出遠門只帶一台相機,有時候可能出事,不見得要到摔壞這種程度,有可能充電電池放在旅館忘記帶出來,後面就都不用照了(可以試著上網找bestbuy或是walmart,也許還買得到充電器).

C.C.Chang said...

最近開始考慮Nikon 1(J1,V1),Panasonic GF3。
PChome有賣J1,是10-30mm和30-110mm 雙鏡組,這種不知道可否滿足我想輕、相片品質較好的需求。
如果選擇Panasonic GF3,以後想再買其他鏡頭是否比Nikon的選擇性會差很多?

itchiang(thor) said...

30-110mm這顆最遠等效到300mm,那些四隻腳的野生動物不要離路邊太遠是ok的,看起來這確實是合乎你的要求,算是Panasonic與Olpmpus的另一個選擇。

Nikon其他的鏡頭群是不能用在J1/V1的,至少目前不行,因為J1/V1是2.7x新規格,不是他原有的1.5x或是1.0x。不過Nikon有可能搞個轉接頭之類的,這樣可以讓他那些鏡頭也能裝上J1/V1,但會不會這樣做或是何時會這樣做也沒人清楚。

這種公司新開發一種規格產品,很多時候會被懷疑是玩真的還是來沾醬油的,畢竟公司資源有限,他還有APS-C與full-frame這兩種規格得照顧去對抗Canon,因此Nikon之後會花多少心力在J1/V1這種規格是有懷疑空間的。Panasonic因為就只有M4/3這種規格(Panasonic之前也有開發4/3這規格,但只出L1與L10就不做了),所以一般來說沒這種問題,因此也未必之後鏡頭選擇會比Nikon少。當然,如果兩顆鏡頭就夠用,那其實有更多的鏡頭選擇也用不到。

我建議你去查一下J1/V1與Panasonic/Olympus類單眼機身的最高可用ISO,這在你照動物時需要高速快門會有關係,尤其光線不足時。Nikon在ISO上的成熟度應該比Panasonic/Olympus好,但是否會表現在J1/V1我不清楚。

我自己對J1/V1 2.7x這規格是有興趣的,不過在觀望中,其中一個原因是聽說Canon不跟進這種類單眼。但也很難講,也許Canon之後會改變心意也說不定。

Yu-En said...

我有用Panasonic GF3惡搞100-300mm這棵鏡頭,的確有雷神大說的頭重腳輕的笨重問題,因為機身極小配長鏡頭,看起來的確搞笑(所以稱之惡搞),但是硬是要應急還是可以的,畢竟等校600mm夠遠,可參考我這次去Rocky Mountain的照片

不過我覺得這算是個又想要輕薄短小又想要打遠的一個選擇,目前就是我老婆拿GF3配14mm,平常拍花、拍景,而我要打遠時,就拿過來接100-300mm使用。

itchiang(thor) said...

因為某次有遊客拿他們的相機要我幫他們照,我一看是Panasonic但不清楚是GF多少,應該是14-45mm之類的鏡頭我已經覺得頭重腳輕了,長鏡頭就更不用說了。不過拿得動是最重要的,就像我有一個朋友去年還是前年,他們在Nikon D80與D90選擇了D80,原因是他老婆覺得D90機身太重(不過D80的ISO表現以現今的標準來看是有點抱歉,所以他今年又買了一台),所以輕確實是賣點,也是類單眼的市場訴求。我沒跟的一個原因是我覺得類單眼還是太大,不像可以繫在腰間,所以之前去買了個二手的Nikon P7000這個高階DC取代。

C.C.Chang said...

我和老公查了Nikon 1的ISO是100~3200,最高可至6400(1010萬畫素)。Panasonic GF3則是160~6400(1210萬畫素)。Sony NEX-C3 ISO 200~1600最高可至12800(1620萬畫素)
想請問的是,須要考慮畫素嗎?我以前買傻瓜相機是以畫素來做考量,類單眼呢?是否也需考慮,如此一來Nikon 1 就差別的品牌很多了!還有我們家一直喜歡Sony電視,我老公認為Sony的色彩很棒,相機會有這種差別嗎?Nikon的廣告解說不詳盡,看起來不像Panasonic GF3一般高科技(觸控快門、觸控對焦、觸控播放),但照像真的會用到這些高科技嗎?
謝謝指點!

itchiang(thor) said...

我想我應該說「實用」ISO,會比相機提供的最高可用ISO低,不過這在spec不會寫,得去問有用過的人,比如某些人在blog會寫(可以去goole輸入關鍵字找),或是amazon有很多人review相機,也可以去問。ISO開太高會有雜訊(通常會出現在相片的暗部),所以一般建議不要用太高的ISO,但照動物需要高速快門,所以最高「實用」ISO變得很重要,我估計這些相機ISO 400應該都沒問題。

畫素一般人不是很重視,除非是在賣相片。畫素會影響一張相片可以多大張,一般網路上最長邊600pixel就算夠用(比如寫blog用的附圖),我大都只輸出最長邊1,024pixel,通常2,048pixel會超過整個電腦螢幕。以目前相機幾乎都是10.0MP起跳,可以輸出的最長邊大都在4,000pixel左右,所以相機的畫素差個2或3MP影響一般不大。

不過一旦照野生動物,因為鏡頭不夠長所以常常要裁圖,這時候畫素就變得有意義,不過一般裁完最長邊大都還有1,024pixel。但也不能裁太多,因為鏡頭銳利度有限,過度裁會使動物不夠銳利,得適可而止。

如果可以的話,也許你可以去試試看Panosonic的100-300mm(等效200-600mm)或是45-200mm(等效90-400mm),如果可以鏡頭連機身手持五秒的話,應該可以考慮(真出現動物的話,在腎上腺素刺激下可能可以手持超過10秒),600mm比起Nikon的300mm幫助不小,不然400mm也有些幫助。

我的經驗是SONY在色彩的飽和度上調得較高,實際上你也可以在後製時自己加就好。

目前觸控這些很炫的東西對攝影品質的幫助不大,尤其是野生動物攝影常常分秒必爭,通常沒時間分心去搞那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