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5, 2010
Blog Announcement, Apr 5/2010
一轉眼這個blog已經兩歲了,看了一下總篇數,共有368篇,差不多是每兩天有一篇,也算是寫得很認真,認真到已經寫得快過勞死了,工作都沒這麼勤奮。實際上,花最多時間的是在整理那堆相片,因為這種以旅遊為主的文章,相片是門面,如果不夠好看,實在很難說服大家那是個漂亮好玩的地方。
Figure 1: Park Avenue at Sunset, Arches National Park。
Figure 2: Mount Moran in the Mist, 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
前面五個月的時間,大概完成了以下的19篇文章:
Jackson Lake Lodge
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 (大提頓國家公園) (Expanded)
Las Vegas
RAW or JPEG?
National Elk Refuge
Jackson, WY
DC(數位相機) vs DSLR(單眼數位相機)
Canon EF-S 17-55mm f/2.8 IS USM
Canon EF-S 17-85mm f/4-5.6 IS USM
Petrified Forest National Park (石化森林國家公園)
USS Hornet Museum (大黃蜂號航空母艦博物館)
Mission Peak
Ahwahnee Hotel
Death Horse Point State Park (死馬點州立公園)
Colorado National Monument
Don Edwards San Francisco Bay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
Old Faithful Snow Lodge & Cabins
Canon EF-S 18-55mm f/3.5-5.6 IS
Mammoth Hot Springs Hotel & Cabins
大提頓那一篇是真的寫到快過勞死,所以決定開始搞精實案,Petrified Forest National Park那一篇就是精實案的代表,我希望以後我寫的國家公園文章都可以像那一篇一樣,雖然不太可能。像正在寫的黃石公園,本來以為那幾個小地熱區應該可以輕鬆寫完,但也是花了比我預期多很多的時間,因為相片太多的關係。Las Vegas那篇也是花很多時間,因為去過很多次,整理相片也是一堆時間。
應觀眾要求,寫了些相機與鏡頭的文章,APS-C那堆鏡頭已經差不多了,連18-55mm那顆都寫了,算是一次出清。其實手上的sample已經夠寫新出的那顆15-85mm了,不過我想等多hiking幾次後再寫,目前大都是照常見的風景照。感覺光學上的表現介於10-22mm與17-85mm這兩顆,不過組裝很好,比17-55mm那顆鏡皇好。缺點是目前價錢偏貴,我大概是在$720左右買的,目前已經可以看到低於$700的價格,但討厭的是遮光罩還是得另外買就是。這顆基本上是用來替換17-85mm這顆的,我之後會用到17-85這顆的機會應該很低。
實際上,每顆鏡頭都有自己的獨特性質,必須常用且多比較觀察才曉得一些小差異。目前這些鏡頭文章偏向使用心得,對鏡頭的技術面深度仍然不足,短期間不太容易做到,長時間可能也沒空改善。不過,對一般使用者應該還算有參考價值。
Figure 3: Agate House, Petrified Forest National Park。
Figure 4: Painted Desert at Sunset, Petrified Forest National Park。
今年大概是我玩最多的冬天,除了挑戰我之前不太敢去的Grand Teton與Yellowstone外,也去了Colorado與Utah,算是把落磯山以西不包括夏威夷與阿拉斯加的這些國家公園全部去過一次。原本覺得在去Grand Teton的路上可能需要用雪鍊,結果是天氣很配合,開起來非常順利。反倒是離開後從鹽湖城要到Arches/Canyonlands National Parks走US-6這條距離近但得穿山的路時,遇到下雪,能見度低得可怕,還好前面有粗勇的貨櫃車在前頭開路,循著車尾燈以低於40 mile的速度開,才安全下莊離開了暴風圈,開車的心理壓力不小。中途最可怕的一次是,對向車將地上因融雪的混泥土水整個濺起到我車子的擋風玻璃上,然後直接在玻璃上結冰,硬是開大暖氣與用最快速刷,才刷出一個破洞看得到前面,所以大概有幾秒鐘我是在什麼都看不見的情況下開的。因為忘記需要在水箱加防凍的東西,水箱的水在Grand Teton那邊早就冰成不曉得啥樣子了,大概有三星期我的車是噴不出一滴水刷玻璃的。不過到了Moab後還是很高興,尤其是看到溫度計竟然有接近30度,且早上起來也有十幾度,覺得非常溫暖,因為在Grand Teton時,早上起來大概是-10度,最高溫不到20度。到了Great Sand Dunes後竟然還看到了40度,真想用眼淚去刷玻璃,因為那時水箱還是噴不出水來。
不過並不是每個地方在冬天開車都那麼可怕,像Colorado Plateau這區就還好,包括Utah那五個國家公園與Colorado西南邊如Mesa Verde、Black Canyon of the Gunnison與Great Sand Dunes這三個國家公園與Colorado National Monument。實際上,Colorado那邊比我想像中下的雪少很多。Colorado Plateau這一區的國家公園都沒說要用雪鍊,但正在下雪時或大雪剛過後可能會暫時關閉公園,等剷完雪後又會重新開放,且還是不要求用雪鍊。這裡面,Mesa Verde National Park與Colorado National Monument的路算是比較可怕的,因為有不少較彎且需要上下坡的地方。
我想,我可能該寫一篇冬天國家公園旅遊與開車的注意事項。不過最近在趕黃石公園的夏季旅遊文章,等年中過後再寫應該就可以了。
Figure 5: Winter Sunrise, Crater Lake National Park。
Figure 6: Rock Activity, Joshua Tree National Park。
這陣子大量使用長鏡頭,目前手中有五顆變焦鏡長鏡頭,經過這幾個月的頻繁使用後,大致已經知道每顆鏡頭的優缺點。高強度的場合,當然是100-400L這一顆。處理四隻腳的動物算不錯,對付有翅膀的就比較沒那麼好,尤其是size小的;70-200mm L IS這一顆加上1.4x後的效果比70-300mm不管是DO或是non-DO都好,不過如果距離夠近,跟那兩顆70-300mm甚至是55-250mm的差別就有限。那顆DO鏡一直是很受爭議的鏡頭,成相上我不覺得比non-DO那一顆有好到哪裡去,但對焦速度快很多倒是真的,non-DO那一顆蠻常出現迷失自己的情形,對於照移動物體的差別會較大,但如果只是照landscape的特寫,兩顆沒太大區別。當然,DO這顆還有size小的優點,但重不少。不過最大個缺點是太貴,所以我當初是買二手的來用。整體來說,我個人對DO鏡是滿意的。雖然non-DO這顆有USM,但跟55-250mm比起來沒快多少,兩顆在打鳥時都很容易上演盲劍客的劇情,不過non-DO這顆發色較55-250mm這顆濃就是。
除了落磯山那一區有很多大型哺乳類動物外,這陣子也去打鳥。打鳥的好處在於開車距離短,不像照landscape得開車開老遠。不過打鳥的設備貴很多,真要專攻打鳥,大概都得買300mm起跳的大光圈定焦鏡,再配上1.4x或是2x的增倍器。
長鏡頭不只是可以用來照動物或運動,也可以照landscape。如果你有看我flickr上整理過的相片的話,會發現有不少都是長鏡頭照的。即使是用廣角鏡,現在用的焦段也是越來越長,不像之前常常都用20mm以下。一方面是大景已經照太多開始膩了,另一方面是長鏡頭照風景有另一番風味。像下面這兩張在Yellowstone照的冬天風景,用的都是100-400mm這一顆。如果照片全是廣角鏡照的,看多了會覺得有點太死的感覺。大景搭配一些close-up,會讓整體看起來較有生命力。
Figure 7: Washburn Range,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Figure 8: Lewis Falls,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說到生命力,我現在也常把遊客或其他跟人有關的東西塞進去自然風景裡。我很早以前就有在試著這樣做,只是現在更常做而已。我想,人也是國家公園裡的一部份,所以不需要像狼一樣趕盡殺絕,在適當地方塞上人對相片可能是有幫助的,可以傳達另一種訊息。某些場合,甚至得把人塞進去才有辦法表現出大自然的壯觀。實際上,要把人塞得好的難度相當高,必須塞對地方,他們也得擺對動作,表情與肢體語言還要正確。即使真存心要補抓這種相片,良率依然很低。我一個朋友問我說,跟照動物比起來的難度如何?我覺得比照那堆elk與pronghorn難很多,因為你可以用鏡頭正對著動物,但一般你用鏡頭正對著人,他們會不自在,所以你還得藏得好。需要的條件比純照風景照難很多,很多時候確實是可遇不可求。
照這種相片,那顆DO鏡就很有用,短小且好藏。這種場合一般不要求sharpness,著重的是那一瞬間的表情或反應,比Canon那一堆白白長長的鏡頭適用。此外,這也沒空架腳架慢慢來,看到差不多就得快門按下去,最好是可以連發。因為常是在不理想狀況下照,後製可以幫助不少,也差不多是必須的。
我到現在還是只用Canon的DPP,最新的3.8版有可以旋轉的功能,對我是個很大的幫忙,因為我有不少張水平線不夠平的相片,這功能可以幫忙轉平。實際上,很多時候看到的水平線是斜的,但照的時候得自己把相機轉一下,讓相片裡看起來是平的才自然。
Figure 9: San Francisco and Golden Gate Bridge。
Figure 10: Surfing, Fort Point, San Francisco。
Figure 11: Otter Enjoying Fish,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照landscape往往需要開車開很久,所以我有很多時間想一些照相的事情,但很少想工作的事情就是。比如井字構圖法,是最常見的法則,但某些時候是不需要遵守的。當然,書上會說有經驗的人知道何時需要打破這規則,但能否說清楚,講明白,到底是什麼情況不用遵守?另外就是,照風景的人常有無法將現場的美給留下的遺憾;但某些場合,相片是可以比現場好看的,因為我發現不曉得從什麼時候開始,手上有越來越多相片比現場好看很多。後製有幫上一些忙,但there is something post-processing can't do。
這是我自己今年對照相這方面想做的事,就是理清楚一些比較理論性的東西,我相信對照相會比較productive。現在腦裡是已經有一些想法,不過還不夠完整,希望我在多開一年的車後會有更具體的想法可以書寫下來。對一件事,很多時候一開始是興趣使然,但要一直持續下去,常常需要從中獲得一些成就感。我相信,這不是學一堆技巧可以解決的。相片跟現場眼睛看到的有一個轉換過程,某些時候可以幾乎近似,但有些時候可以天差地別。釐清這類的事並想出克服的方法,比較容易改善相片的感染力,並從而獲得成就感。
Figure 12: Baker Beach, San Francisco。
Figure 13: Bighorn Sheep on the Road, National Elk Refuge。
Figure 14: Mountain Goat, Targhee National Forest。
去年Thanksgiving期間,我房東的哥哥因為里程數的關係,必須用完一張免費機票,所以就跑來這邊住了快一個月。我住的single house在我剛搬進去時,我發現一個有趣的東西,就是在fireplace旁有幾塊petrified wood,我房東就跟我說他哥以前在美國讀書工作時,很喜歡去國家公園,所以那幾塊是從公園裡幹出來的。我當時心想,他還真有種,不怕被關。後來本尊來了後,說那是他弟在亂講,他是在公園外面的紀念品店買的。他來的隔天,我們就直接開去Death Valley了,結果在racetrack那邊爆胎,所以學會了如何換輪胎;之後專程在下雪時去Yosemite,我也學會了如何換雪鍊。真是惠我良多,也是我現在敢去之前不敢去地方的原因。那天在Ahwahnee Hotel時遇到Dayton Duncan的新書簽名會,由於一本在那邊買要50元,所以就沒買,但還是跑去跟他哈拉。他哥是跟他說,我們不知道他要來,所以書放在家裡沒帶來(其實是還在等amazon上的便宜二手書)。Dayton Duncton就說,那就拿一個小紙張,他簽在上面,之後我們在貼在書上就好。真是個大好人啊......。
我們問了他兩個問題,第一個是他下一本書打算寫啥,他回答是Dusty Bowl,印象中是1930年代左右因為Oklahoma那一區耕種過渡所引起類似沙塵暴的事情。第二個就是,他最喜歡的國家公園是那一個?他是整個人貼近我們的耳朵小聲說:Glacier National Park,畢竟這答案在Yosemite National Park裡是不太受歡迎的。真是太爽了,我又遇到一個志同道合的人。如果你有看DVD或是他的書,這答案其實並不意外。我去年在Yosemite的Taft Point與Crater Lake的Wizard Island,也是遇到Glacier National Park是他們最喜歡公園的遊客。改天要是我遇到Ken Burns,也該問他這問題,不過我猜他會回答Shenandoah National Park。
希望今年我有空可以再去Glacier National Park,順位比Alaska與Hawaii還高。我手上有一些用DC照的Glacier National Park相片我自己相當喜歡,但打從買了DSLR後還沒去過那裡就是。不過,有些我那時用DC照的,可能還是無法用DSLR照得更好,因為很多時候是天有異象,跟拿什麼相機無關;另一方面,心情不同,即使同一個景,照出來的也不會一樣。我手上也有一些DC照的Crater Lake相片至今還是無法用DSLR給取代,即使在我買了DSLR後去過那很多次。
Figure 15: 朋友與Dayton Duncan的新書簽名會合照。
我原本以為像黃石公園(目前進度:48/49)這種熱門地方,google上找應該會有一堆中文blog可以參考,自己找了後才發現並不是這麼一回事。這地方的熱門程度比我之前想得高,也有來自朋友的催稿壓力......喔,不,是鼓勵。我想,四月中左右把夏天旅遊部分的景點寫完應該是沒問題,對趕「暑一梯」的五月觀光客應該就夠用了,其他部分應該是可以在五月結束前寫完。
Previous Blog Announcement:
Oct 20/2009
June 24/2009
Mar 22/2009
Dec 10/2008
Aug 3/2008
May 20/2008
Apr 26/2008
Apr 2/2008
Mar 19/2008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14 comments:
非常期待寫跟冬天造訪各國家公園的重點跟注意事項,目前我冬天都很鬱悶不敢亂動。更期待黃石公園完工啊,在你寫完後去拜訪可以省下很多做功課時間:P
你該不會也是要參加今年暑一梯的人吧~~~
喔黃石太耗時了,今年剛換工作無法。今年我大概主要只能去去加州附近的吧。
冬天玩国家公园还是得小心些哟,安全第一。好歹春天来了,夏天秋天也不远了,呵呵。
喜欢你游记里的文字,通俗的语言能让读者欣赏游记的同时学到一些知识和文化风俗;也喜欢你的照片风格,不仅对单反用的很到位,而且构图很有美感。
呵呵,我是你粉丝哈,为了广大读者粉丝,加油哟,不过别影响正常工作就是了。其实写游记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一边写文字整理照片,一边回忆起旅途的欢快种种,是一种幸福愉悦的感觉。
好久沒上來,打聲招呼~~~
What a dedicated blogger!!!
有時要記載,不是詞窮就是會沒力。
看你跟旅人行腳那麼詳細記載每個公園的每個小細節,真是佩服呀。
keep up the good work!
P.S. 應該要將你的blog放在我的的上面
看你也蠻認真在遊玩的,據說這是住美國的人的通性,共勉之!
ha, 我還在慢慢寫四年前去的地方~~~ 要追到這幾年,可能要隔很久很久吧~~~
還有一種人會更努力玩,就是那種外派來美兩三年,最終要回去,在美期間又很有空閒的那類人。如果我會在美國留下來,我想會「慢慢」玩吧。有時候真羨慕你們住西岸,我們要到黃石,每天開車超過十小時,還第三天才會到。唉。春假去繞美西南那圈(學旅人行腳的瓦兄),第二天晚上九點才到Great Sand Dunes。最後從大灣開回家,中間只停了Hot Springs 三小時,第三天晚上才回到家,唉。共勉!
博主,你好~我想咨询您1个问题。我现在也在使用Raw格式来拍摄,我个人用ISO的情况比较多,如果全用DPP来完成降噪是不是意味着我可以关掉机身的“高ISO降噪”功能?(或者说机身降噪对Raw无作用?),我目前用50D,在网上看到一些介绍关闭机身降噪可以改善电池的续航能力。另外,您能否分享一下在DPP处理降噪方面的一些心得。
还有自动亮度优化是不是也可以关了?因为DPP也能做这个事。
盼望答复!谢谢
noise reduction我用得不多,我自己是有在機身on的情況下去DPP修過,但結果沒什麼改變,你也許得自己關掉機身noise reduction然後自己去DPP試。
我有看過書上說,把機身的noise reduction關掉,之後用software修效果會比較好。我相信比DPP好的software是有,但能改善到多大就得自己試看看了。
Love these photos!
Good blogging my friend!
Thanks.
我很喜歡你的部落格,介紹景點十分詳細,很適合要設計旅遊行程時的我!
剛從阿拉斯加玩回來,除了整理相片和寫部落格之外,已經開始構思明年的年度旅遊。
昨天上網看了你的部落格,好羨慕你照的相片,今天早上趁老公上班前秀你的文章照片給他看,有點喪氣的告訴老公:我看我不用寫遊記了,我那相機拍出來的和高手差那麼多,沒臉刊登了!
我老公有提議我買單眼數位,但我捨不得花錢,也考慮又背望遠鏡,又有重相機掛在脖子上,旅遊的興致大概會消失殆盡!
總之謝謝你提供如此賞心悅目的照片,加油,期待看到更多好遊記!
C.C.Chang
過獎了,同樣的地方我大都去了不只一次,相片品質較好是應該的。一般純旅遊不太容易兼顧相片品質,現場玩得開心最重要。
Alaska我還沒去過,期待妳完成,到時候我要去之前也可以參考一下。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