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22, 2008
The War That Made America --- French and Indian War
美國五大湖(The Great Lakes)區大城芝加哥的英文Chicago怎麼念?不少人都曉得Ch要發成Sh的音,因此第一音節唸成是「ㄒㄩ˙」而不是「ㄑㄩ˙」的音。為什麼要這樣念?因為用的是法文的發音規則,而不是英文。那為什麼沒事這地方要用法文的發音規則而不用英文?
大部分的人都知道美國是從英國獨立,因此以英文為母語。如果你住過或旅遊過美國西南部如亞利桑那等地或加州,你大概也會曉得這地方以前是墨西哥、更之前是西班牙的(更更之前是印地安人的),因此不少地名得用西班牙文發音,最常見的就是矽谷重鎮聖荷西(San Jose)。可能較少人曉得,在美國自英國獨立前一段很長的時間裡,北美大陸的大部分是由法國統治的。更確切點說,現今落磯山(Rocky Mountains)以東的加拿大與美國大部分地方,是當時法國的殖民地;這整個地方被稱為New France(新法蘭西),如下圖所示。
深藍色的部分就是New France(from Wiki)。
美洲固然是由西班牙贊助的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 )於1492年發現,但西班牙的勢力主要在墨西哥(Mexico)至現今美國的新墨西哥州(New Mexico)與亞利桑那州(Arizona)區域。為了征服與轉化當地的印地安人(哥倫布以為他到了印度,所以稱當地人為Indian,也因此印度人與印地安人用同一個字),限於資源,無暇繼續北上,於是這個更深入探索北美大陸的機會就落入了法國人手裡。
法國人Jacques Cartier於十六世紀先發現聖羅倫斯河(Saint Lawrence River)並將加拿大(Canada)畫入法國領土後,一堆探險家(如Jacques Marquette、Louis Jolliet以及La Salle......等)以及毛皮獵人等相繼深入北美大陸;再加上法王路易十四對北美殖民地的大力支持,法國人的勢力在18世紀已經涵蓋了整個落磯山以東的大部分地方,並繼續向當時屬於英國殖民地的現今美國東岸擴張。
1750年時的New France與列強勢力在北美大陸的分佈(from Wiki)。
也因為這大片的北美大陸曾經被法國控制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不少地方的地名就充滿了法國味。除了Chicago的發音為其中的代表外,像伊利諾州Illinois與阿肯色州Arkansas,他們單字最後的s都是不發音的;而肯德基州(Kentucky)的大城Louisville,中間的s也是不發音的。至於Ch得發成Sh音的字,還包括像密西根州Michigan,懷俄明州(Wyoming)首府夏安Cheyenne(也是某印地安人的種族名)、紐約州(New York)與佛蒙特州(Vermont)交界的Lake Champlain(紀念Samuel de Champlain,被稱為Father of New France),喝的香檳champagne以及伊利諾大學的所在地香檳Champaign......等。而大提頓國家公園(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的提頓(teton),如果你有聽過發音,你會發現聽起來不像是英語發音,因為那也是法國人先到那邊探險並以法文命名的。實際上,不少中西部包括州或是城市名,都是法國人根據印地安人語的音或意先以法文命名,之後再被美(英)語化。
這麼一大片土地,也就是這整個New France,就在French and Indian War中因為法國戰敗,於1763年在巴黎跟英國簽訂和約(簡單講就是割地賠款的意思),將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 River)以東的大部分地方割給了英國,並把大約是現今美國密西西比河以西至落磯山以東的這塊土地(這塊土地後來叫做Louisiana Territory)割給了西班牙。之所以將Louisiana Territory割給西班牙,是因為法西同盟對抗英國,但打輸了,所以西班牙將佛羅里達(Florida)當談判籌碼割給英國;而法國為了補償西班牙,於是將Louisiana Territory割給西班牙。想當然爾,當時Louisiana Territory的價值遠比不上法國割給英國的那大片土地,因此法王路易十五還跟西班牙國王道歉說,很歹勢給你這麼一塊爛地方,但這也是我現在所能做到最好的了。
這塊Louisiana Territory在拿破崙(Napoleon Bonaparte)時代雖然又重入法國之手,但不久後因為法國在加勒比海的殖民地海地發生政變以及軍購案等因素,於1803整塊地賣給了美國,也就是著名的Louisiana Purchase。從此之後,法國在北美的勢力可說是完全消失殆盡,雖然還佔有某些小島。
French and Indian War的引爆地點,Ohio Country(from Wiki)。
French and Indian War的爆發,其中一個原因是英法雙方都想在北美大陸上拼經濟。因為這邊的毛皮交易對經濟都有很大的幫助,大家都想擴張領土範圍來增加毛皮產量,於是法國由內陸向東岸擴張,英國則由東岸往內陸挺進,雙方在Ohio Country正式交鋒與衝突(附近的印地安人只能哀嘆自己無力保護自己的土地而在英法兩強間選邊站);更精確地說,在現今的匹茲堡(Pittsburgh,當時叫做Fort Duquesne)附近展開大規模的攻防戰。而在這過程中,大部分的印地安人與法國人同盟,因此以英國的觀點,這場仗就叫做French and Indian War。
這場仗的另一個原因,就是雙方宗教上的意識型態。法國為羅馬公教(Roman Catholic),而英國為新教(Protestant),雙方都視對方的意識型態為威脅、不想遭到對方宗教上的洗腦(brainwash)與侵佔,終至劍拔弩張,於1754年由時年21歲的華盛頓少校(Major George Washington,沒錯,他就是活在美金一元鈔票的那位華盛頓)領軍的部隊開了這場仗的第一槍,並正式開啟了French and Indian War。位於賓州(Pennsylvania)的Fort Necessity National Battlefield,就是紀念這個事件的戰場。雖然正式衝突在1754年展開,但英國一直到1756年才跟法國宣戰,在法國戰敗後,於1763年簽下巴黎和約,正式結束這場戰爭。因此,這場仗在歐洲與加拿大被稱為七年戰爭(Seven Years' War)。實際上,七年戰爭指的不單只是北美大陸上的英法軍事衝突,兩國同時還在非洲為爭奪殖民地作戰、也在歐洲大概現今德國的地方血拼,甚至在亞洲也不得閒,雙方為了東印度公司而在印度開戰。也就是說,這可以說是場世界大戰,而French and Indian War是Seven Years' War的北美戰場,最後是以法國與其盟國失敗收場。這場戰爭如果可以像三國演義那樣搞成電動玩具,我想應該也是會很精彩的。
當時法軍在北美的總指揮為Louis-Joseph de Montcalm-Gozon, Marquis de Saint-Veran(法國人的名字加上爵名實在是落落長),他於1756年到任。他手上的資源,遠不如北美的英軍(Redcoats)。但藉著與印地安人的合作,仍然有不少佳作,甚至以寡擊眾。比如Fort William Henry這場仗,還被用來當電影「大地英豪」(The Last of the Mohicans)的時空背景。即使如此,在資源短缺的情況下,他還是難以持久抵抗英軍。雖然屢次向法王要求enforcement,但法王都只給他encouragement,因為法王在英法同時四處開戰的期間以歐洲戰場為top priority,資源有限,北美戰場只好先被犧牲了。
Montcalm在戰場上中彈後被扶回魁北克市(from Wiki)。
在一連串包括Fort Duquesne等重要地方失守後,Montcalm在1759年展開的魁北克防守戰(Battle of Quebec,又被稱為Battle of the Plains of Abraham)中面對英軍此戰役的指揮官James Wolfe。James Wolfe先在戰場上胸膛中彈身亡,據說死前還聽到部屬不斷跟他說法軍已被擊退逃跑,時年32歲。Wolfe算是英雄式陣亡且可說是死得瞑目,死後也得到相當大的殊榮;Montcalm也在戰場上中彈,並於隔日傷重身亡,而魁北克市也在不後失守。這場對戰的結果,也差不多決定了法軍在北美大陸的命運。很快地,蒙特婁(Montreal)又失守,最後雙方上談判桌,並在巴黎和約中,法國將北美大陸的土地拱手讓給了英國,並從此喪失了北美大陸的主導權。
Wolfe在戰場上陣亡(from Wiki)。
若對這場戰爭有興趣,PBS有出一片叫做The War That Made America:The Story of the French and Indian War的DVD,片長約四小時。雖然我覺得有點誇大印地安人對這場仗的貢獻,但整體製作與解說是詳細而不冗長,看起來還蠻緊湊且精彩,對瞭解這場仗以及北美大陸的歷史很有幫助。另一個重要性是,這場仗可說是之後爆發獨立戰爭的一個遠因。因為所謂殺敵一萬,自損七千。英軍在這場仗期間與打贏之後,負債累累,為了減輕英國本土人民的課稅負擔,對殖民地人民恣意課稅。在1763年正式結束這場French and Indian War的巴黎和約後,因為課稅問題,不到十五年就爆發了獨立戰爭,而美國也從此誕生。
一個有趣、且不少歷史學家的觀點是,英國因為打贏了這場戰爭而得到美國,但也因而失去了美國。
繼續台槓下去,就是法國還是喜歡跟英國作對,在獨立戰爭中幫忙美國,包括出錢也出兵(主要是海軍),多少有點想要回輸了French and Indian War的顏面,報仇血恥。但自己跟英國一樣,長期用兵的結果使得自己也是負債累累,於美國獨立戰爭中繼續燒錢,而在美國獨立成功後又沒撈到什麼實質好處,終於導致自己人民對被課稅課過頭很不滿,並在1789年爆發了法國大革命(French Revolution)。
所以,一場French and Indian War可以將美國獨立與法國大革命扯在一起,還蠻有趣的吧!
Back to History/Myth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2 comments:
嗯,寫得很詳細!
的確,如果有人可以把這些war搞成game來玩,大有商機喔!
西方人還是沒有像東方人一樣有生意頭腦…
~ villa, Jul.05 ~
其實也是有可能有,只是我已經過了那年紀、所以沒去找。
這場仗主要是英法兩強的戰爭,所以要搞電動玩具也許該由英或法設計。不過這場戰爭沒有WW II之類的戰爭熱門或耳熟能詳,所以做好後也許銷路不會太好~~~~~~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