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13, 2011
Bosque del Apache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
[1. Introduction] [2. Sandhill Cranes] [3. Snow Geese]
Figure 1.1: Bosque del Apache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的入口牌子。
Photo Link
Official Website
位於新墨西哥州的Bosque del Apache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不算是一個周遭親朋好友旅遊會去的地方,但卻是一個冬天賞鳥與打鳥的聖地,用旅館的評等術語來看,這是個五星級的賞鳥與打鳥地方,但不需要付出五星級旅館的錢才能享受,只要付出比Motel 6還低很多的代價就能有這種享受。
雖然說這裡不算是大部分人專程會去旅遊的地方,但只要身上有點像樣的鏡頭或是望遠鏡,往往都知道這個在賞鳥界與打鳥界相當有名的地方。以我目前去過的National Wildlife Refuge裡,這裡跟National Elk Refuge都是屬於冬天觀賞野生動物的五星級地方,只要參觀時間不要太趕,都可以看到或是照到「飽又醉」。
Bosque是西班牙文的森林,del就是of,Apache是一個印地安部落的名字,所以Bosque del Apache就是阿怕契之林的意思,雖然我比較習慣阿怕契這三個字的後面應該接攻擊直升機這五個字。之所以用Bosque del Apache這個名字,是因為當年常看到Apache這族的印地安人在Rio Grande這條河的沿岸森林紮營的關係。
Figure 1.2: 這個保護區有遊客中心,冬天還可以看到幾種主要鳥的數量估計。
Figure 1.3: 遊客中心有經過re-model,可看性比我第一次來的時候高。
Figure 1.4: 冬天有提供免費的tour,也可以到這詢問相關資訊。
這地方位於New Mexico的San Antonio(比德州的San Antonio小非常多)這個小鎮附近,當你到達I-25與US-380的交口附近時,就會有告示牌報路,從San Antonio往南走NM-1這條路不需要十分鐘左右就會到。這地方大概介於Albuquerque與White Sands National Monument中間,所以如果你有往來Colorado Plateau(科羅拉多高原)如Petrified Forest National Park等地與White Sands National Monument或是Carlsbad Caverns National Park的話,這是一個可以考慮停留的地方。
這地方打鳥與賞鳥的投資報酬率非常高,不過只限於冬天,因為這邊是萬隻sandhill crane(沙丘鶴)與snow geese(雪雁)等鳥類過冬的地方,他們大概在Thanksgiving前的十一月中就會由北邊到達,之後在二月中左右的冬末春初開始陸續往北飛,也因此十一月中到二月中這段時間的冬天是這裡的賞旺季。雖然這邊夏天也有其他動物如elk、bobcat、mountain lion、mule deer、coyote與其他鳥在附近出沒,但主角sandhill crane鶴去樓空,可看性會差很多。
Figure 1.5: 這是re-model後才有的,遊客多了不少東西可以玩。
Figure 1.6: 這是保護區估計鳥數量的方式,將圖片切成幾個小格並數一個小格裡有多少鳥,之後乘以格數就是總量。
Figure 1.7: 這地方的主角sandhill crane。
Figure 1.8: 夕陽時的sandhill crane。
對很多人來說,賞鳥是很枯燥乏味的,不是遠遠小小看不清楚的枝頭小鳥,就是一直待在那動作都沒什麼變,甚至是搞半天什麼都沒看到。不過你放心,這邊主要是來看sandhill crane這種大鳥,整群的sandhill crane與snow geese(這其實算是小鳥)在你周遭邊飛邊叫,在近距離的視覺與聲覺雙重衝擊下,即使你從來沒賞過鳥或是覺得賞鳥很無趣,都很容易因為現場的氣氛受到感動並因此而改觀,體會到原來不是只有大山大水才叫做美,這種動態美的效果甚至更震撼。
對於志在打鳥的人來說,這也是個冬天該來朝聖的地方。雖然sandhill crane不算是珍奇異獸,也可以在不少地方看到,但要照好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即使你有相當好的配備。我在flickr看過一些到過這邊打鳥的人的相片,都可以在400mm的鏡頭下「量產」出quality很好的sandhill crane相片,這邊打鳥十分鐘往往勝過其他地方打鳥一整天。用landscape來類比的話,就是這是一個可以用iphone照出明信片般風景的地方。
時間夠的話,可以考慮先花一個下午在這邊打鳥打到這堆sandhill crane倦鳥歸巢的夕陽,之後在附近比如Socorro這地方過一夜,隔天日出再過來一趟,只要太陽有出來(日出時候溫度可能會低到攝氏-10度,得有防寒準備),保證打鳥打到爽。以我在這邊與其他地方(主要在北加州)至今的打鳥經驗,說這地方用400mm照sandhill crane的效果比大部分其他地方用800mm照sandhill crane的效果還好是不誇張的。
Figure 1.9: Snow geese是到這過冬的另一種鳥,數量也相當龐大。
Figure 1.10: 這邊提供的免費tour,還有提供望遠鏡。
Figure 1.11: 參加tour時看到的國鳥bald eagle。
Figure 1.12: 這個是northern pintail,據說是好貨,之前在加州幾個地方也有看過。
撇開這一些賞鳥與打鳥的休閒娛樂,這個保護區也是保育成功的一個例子,因為在廿世紀的早期,當地的居民為了生計,破壞了以Rio Grande這條河為主的ecosystem,直到這邊設立為National Wildlife Refuge並且在幾十年包括政府以及志工的努力下,才慢慢回復了以往的ecosystem,大群的sandhill crane等鳥類重新回到這邊。
即使如此,這保護區依然在繼續努力改善環境中,比如說目前的用地對sandhill crane來說還是太擁擠,一旦有個病毒還是傳染病之類的很快就會搞出sandhill crane屍體淹腳目的景觀出來,如果你繼續往NM-1的南邊開一點,會看到這保護區還在繼續擴展與復原這裡的自然狀態,希望可以提供sandhill crane與其他野生動物更大的生存空間。
實際上,大部分的National Wildlife Refuge(也包括National Park)也都往把用地(包括農業與工業用地)回復自然狀態這個方向努力中、甚至是已經努力了幾十年,比如我居住的加州Don Edwards San Francisco Bay、Sacramento、Merced與San Luis等National Wildlife Refuge,都是政府與很多民間組織想辦法把地買回來,除了避免進一步做經濟開發外,還搞成原來的wetland來回復原本的生態。你會發現台灣常常是很自豪地把這類原本屬於動植物的地方搞成如科學園區在拼經濟,但這邊是很自豪地把這些被用來拼經濟的地方又回復成原來的primitive狀況給動植物生存,兩相對照之下真的是很鮮明的對比。
這個保護區除了繼續復原habitat外,目前sandhill crane愛吃的玉米是由人員提供的,並不是天然的,這是一筆開銷,也是一個可以改進的目標。別小看這開銷,像National Elk Refuge要餵那幾千隻elk的糧草,一個冬天下來可是要超過一百萬美金的(這可以說是400mm之所以有800mm效果的背後原因,算是慷納稅人之慨)!
再來就是這邊elk的問題,雖然National Wildlife Refuge原則上都是允許打獵的,但不是每種動物都可以打,而elk在這邊目前是不能被打獵的,結果造成了elk數量開始大增。就遊客的角度來看是好事,畢竟可以多看到一種動物。但對生物學家來說這卻不一定是好事,因為elk可能會跟sandhill crane競爭保護區裡的玉米與其他食物。這保護區從2010年的秋天開始進行三年的研究計畫,希望可以藉此更瞭解elk對這保護區的影響,必要的話得做出適當的管理。總之,處理這堆野生動物並不是件簡單的事,即使在看似很現代化的今天,努力的空間依舊非常大。
Figure 1.13: 一大群black birds。
Figure 1.14: 據我了解,American kestrel是北美最小隻的raptor。
Figure 1.15: 這隻應該是Say's phoebe。
Figure 1.16: 很常見的red-tailed hawk。
這邊以北不遠處有一個叫做Sevilleta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的地方,也在I-25上,裡面有好貨wolf,是美國48州除了黃石公園以外少數有wolf的地方,也是美國西南部重新引進wolf的重鎮。不過這些wolf還處在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階段,並不公開給大眾參觀。他們有定期派人去這個保護區的深谷裡送東西給wolf吃,等到狼群夠茁壯後才會像黃石公園一樣讓wolf自立耕生,不過何時會成真不清楚就是,到時候是否就開放大眾參觀也未知。
重點是,這地方目前的可看性不高,雖然裡面有步道可以走與可能看到如coyote之類的野生動物,但不像是投資報酬率高的地方。有興趣的話可以像我一樣去這裡的Visitor Center問問,可以在裡面看到狼......的一比一模型,但對這裡的期待不用太高就是。
Next
[1. Introduction] [2. Sandhill Cranes] [3. Snow Geese]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