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30, 2024

Jewel Cave National Monument (2)


[1. Introduction] [2. Scenic Tour]


IMG_7388 Scenic Tour, Jewel Cave National Monument
Figure 2.1: 在做了初步解說後開始探索洞穴的其他地方,這地方應該是Rum Runner's Lane。

IMG_7414 Scenic Tour, Jewel Cave National Monument
Figure 2.2: 這個洞穴有很多階梯,有上有下,但大部分是往下走。

IMG_7421 Scenic Tour, Jewel Cave National Monument
Figure 2.3: 這是Wind Cave最有名的Boxwork Formation,這裡也可以看到一點點,但可看性沒有Wind Cave高就是。

IMG_7454 Scenic Tour, Jewel Cave National Monument
Figure 2.4: 這裡也有soda straw這種東西,但不像Carlsbad Caverns那麼多那麼長。

IMG_7462 Scenic Tour, Jewel Cave National Monument
Figure 2.5: Jewel Cave屬於dry cave,但少數地方也看得到flowstone這種因水形成的產物。

最實至名歸說看過Jewel Cave的做法就是參加Scenic Tour,基本上類似其他洞穴的標準參觀行程,會有ranger帶隊並在幾個地方停下來做解說,並且會有足夠的時間讓大家拍照,整體歷時約一個半小時。大部分的人都用手機照,少數人會帶DSLR進去照,但tripod這種東西無法帶進場。基本上,拍照品質跟ISO表現很有關,現在有AI的de-noise軟體,應該也會幫上忙,但我沒有用就是。

Scenic Tour的路線可說完全是走在Herb Conn與Jan Conn這對夫婦的footsteps,這個路線在1,962年前是不存在的。在經過他們的探勘與建議下,沒有相關攀爬技術的普羅大眾才得以進入洞穴用很輕鬆的方式參觀。而整個路線的光線擺設也是根據他們的建議,因為他們說這樣的忽明忽暗光線最符合他們在洞穴探索時的感覺。

Ranger會先在Target Room做初步解說,之後開始走,而不用走多久你就會發現這個洞穴很有「深度」,一路走階梯往下,因此需要用鋼架架設走道與平台。這間接表示探索這洞穴不容易,也難怪需要有攀岩的技術,而且還要有各種安全措施,一不小心可能就掉進萬丈深淵回不來。

IMG_7491 Scenic Tour, Jewel Cave National Monument
Figure 2.6: 這應該算是cave drapery,但跟其他洞穴比起來小小的,也許是因為水不夠多的關係。

IMG_7503 Scenic Tour, Jewel Cave National Monument
Figure 2.7: 另一個停下來講解的地方。

IMG_7516 Scenic Tour, Jewel Cave National Monument
Figure 2.8: 這是另一個看起來較濕的地方。

IMG_7535 Scenic Tour, Jewel Cave National Monument
Figure 2.9: 沒記錯的話這個房間稱為Spooky Hollow。

IMG_7547 Scenic Tour, Jewel Cave National Monument
Figure 2.10: 印象中比較深色的部分是錳(manganese)造成的。

如果你曾經去過其他洞穴參觀,在這不用待多久後就會發現這洞穴跟你看過的不太一樣,甚至是沒那麼好看。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沒看到洞穴的「基本配備」,也就是stalactite(鐘乳石)以及stalagmite(石筍)。Jewel Cave的主要岩石成分是Pahasapa Limestone,跟大部分的洞穴都屬於石灰岩地形,而這並不是沒看到鐘乳石或是石筍的原因。

沒看到鐘乳石、石筍或連成一起的石柱(column)是因為這個洞穴屬於乾穴(dry cave),而大部分人比較有印象的是濕穴(wet cave)。Jewel Cave的地表平均年雨量大概在17吋左右,離沙漠的10吋不遠,屬於semi-arid的氣候,滲入地表的水相當有限,也因此難以形成鐘乳石與石筍這種結構。不過,這洞穴還是有相對較濕的地方,可以看到比如flowstone與drapery這種東西,只是精采程度沒有其他洞穴高就是。

這個洞穴比較有名的結構有dogtooth spar、nailhead spar以及frostwork等東西,但很難照,或是並沒有在這個tour看到,但可以在遊客中心的展示裡看到。這個洞穴也可以看到boxwork formation,是不遠處Wind Cave National Park最有名的東西,據說全世界95%的boxwork formation都在Wind Cave裡。一樣的是,這地方的boxwork formation可看性遠不如Wind Cave,但有的時候是better than nothing。

IMG_7564 Scenic Tour, Jewel Cave National Monument
Figure 2.11: 不少地方都走在架起來的鋼架上,當年要探索這地方確實需要攀爬的技術。

IMG_8461 Scenic Tour, Jewel Cave National Monument
Figure 2.12: 難得有個小小的石筍(stalagmite)可以看。

IMG_8485 Cave Bacon, Jewel Cave National Monument
Figure 2.13: 這可能是這個洞穴最常被照的東西,是個石培根cave bacon。

IMG_8477 Scenic Tour, Jewel Cave National Monument
Figure 2.14: 這些一顆顆的東西應該是cave popcorn,印象中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

IMG_7578 Scenic Tour, Jewel Cave National Monument
Figure 2.15: 這是結束前最後停的地方,做完最後解說後就坐電梯離開。

寫到這好像對這洞穴沒什麼太多正面的描述,只能說有些東西比較不容易讓一般民眾接受,即使他有自己的獨特性。我第一次進這洞穴參觀是2004年,經過多年後唯一的印象是這個tour後半段有看到「培根」,舊地重遊還是對這個cave bacon最有印象,因為它最滿足一般人的視覺需求。

大部分人旅遊以風景為主,但科學價值也是成立National Monument的其中一個原因,Jewel Cave確實符合這個條件。既然人都到了Black Hills這一區,進入這個洞穴參觀也不花多少時間與多少錢,還是該盡一下觀光客的義務到此一遊。每個人的觀點不同,走一趟後也許你會喜歡這地方也說不定。

Previous Back to US National Park


[1. Introduction] [2. Scenic Tour]

Friday, June 21, 2024

Jewel Cave National Monument


[1. Introduction] [2. Scenic Tour]


IMG_9081 Jewel Cave National Monument
Figure 1.1: Jewel Cave National Monument的入口。

IMG_0859 Jewel Cave National Monument
Figure 1.2: 事先在網路上訂好票後要先到Tour Tickets這地方報到,之後才能去參觀洞穴。

IMG_0891 Jewel Cave National Monument
Figure 1.3: 遊客中心裡有不少相關介紹,很適合在參觀洞穴前逛逛瞧瞧。

IMG_0895 Jewel Cave National Monument
Figure 1.4: 時間到就從Cave Tours這牌子下準備入場,會有ranger在這檢查並且做確認。

Jewel Cave National Monument是南達科達州Black Hills這區的一個景點,大部分人會到這參加一個cave tour,前後大概只會在這花不到二小時,之前或之後再到這區的其他地方「做業績」。這地方在Custer這小鎮西邊約十五分鐘車程的US-16這馬路上,一般也不太需要為了這個地方而特別在食宿上做安排。

這個洞穴是在1,900年時由Frank Michaud與Albert Michaud兩兄弟發現,原本以為可以在這挖到黃金致富,但事與願違。於是轉型搞洞穴觀光,並以在這洞穴看到的方解石(calcite,也就是碳酸鈣)結晶將這洞穴命名為Jewel Cave,也就是寶石洞穴,而當時的總統Theodore Roosevelt也在1,908年二月七日將這地方宣告為Jewel Cave National Monument。

早期對這個洞穴的探索與了解非常緩慢,即使到了1,959年也只探索了不到2 miles,直到當地的攀岩夫婦Herb Conn與Jan Conn進入探索才開始大有進展,二年內探勘了約15 miles,而1,979年時則到達了64 miles。2010年時進一步到達到154 miles,而這次2,024年去時ranger說已經探索了約220 miles,紀錄上是世界第五長的洞穴,在美國僅次位於Kentucky的Mammoth Cave。

因為Jewel Cave National Monument離同一區的Wind Cave National Park沒有很遠,一直有人覺得這兩個洞穴是互通的,一旦連起來後應該會成為世界上最長的地下洞穴。目前這件事沒被證實,專家根據各種地質跡象也不看好。但非專家總喜歡找機會打臉專家,所以到底如何也還很難講,可能需要活得夠久才會知道。

IMG_0897 Jewel Cave National Monument
Figure 1.5: 包括Discovery Tour與Scenic Tour都要坐這號稱是South Dakota最快的電梯下去,之後坐上來。話說Wind Cave在2024年更新電梯,完成之後South Dakota最快的電梯不曉得會不會易位。

IMG_0910 Discovery Tour, Jewel Cave National Monument
Figure 1.6: Discovery Tour就只停在下電梯後的Target Room,不會繼續走下去。

IMG_7403 Scenic Tour, Jewel Cave National Monument
Figure 1.7: Scenic Tour是參觀洞穴的標準行程,對Jewel Cave會有較豐富的經歷。

IMG_9065 Cave Bacon, Jewel Cave National Monument
Figure 1.8: Scenic Tour裡讓人最有印象的大概是這個cave bacon,會在這個行程的後半段看到。

遊客到這有四種cave tours可以參加,都必須有ranger帶領,不能自己進去搞自由行。除了Wild Caving Tour這會弄髒衣服的tour我沒參加過,其他我都去過,在這邊簡單介紹一下。

Discovery Tour: 這是個很短的tour,只會待在進入洞穴後的平台上。帶隊的ranger會在這所謂的Target Room解說一下相關的歷史與地質,並用手電筒照幾個formation,前後不到半小時就結束。整體來說,這個tour像是給無法參加Scenic Tour人的備案,無魚蝦也好。

Scenic Tour: 這是最應該參加的tour,在計畫到這區域的旅遊時應該將這個tour列為top priority並趁早上網預訂,除了可以看到最多東西,也最利於拍照,而整個活動大約歷時一個半小時。如果你有預約到這個tour,應該不需要再去參加Discovery Tour怕錯過什麼東西。

Historic Lantern Tour: 這是個復古風的tour,用古代點燈籠的方式探索洞穴,不過早已經改成用LED的燈籠就是,而這也是探索洞穴的唯一光源。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有燈籠,大約是一個group一個。燈籠的光源比Scenic Tour裡安置好的光源來得暗,想要在這照出好的相片難度極高,印象中不能、或是非常discourage帶DSLR進去,但可以用手機照,整個活動也大約歷時一個半小時。集合地點不在遊客中心(但還是先到這報告),而是在不遠處的小木屋。

Wild Caving Tour: 很多洞穴都有這種充滿野性的tour,得在地上爬且會弄髒衣服,而且會用到繩索上下洞穴,可說是玩很大。這活動歷時四小時,有的人喜歡有的人不喜歡。因為每次計畫到這地方時票都已經sold out,所以我也從來沒機會參加。

IMG_20230608_124001 Historic Lantern Tour, Jewel Cave NM
Figure 1.9: 這是Historic Lantern Tour開始的地方,不在遊客中心,而且ranger穿的也是古代的制服。

IMG_20230608_125336 Historic Lantern Tour, Jewel Cave NM
Figure 1.10: 現在已經不搞點蠟燭這一套,用的是LED燈籠。

IMG_20230608_130131 Historic Lantern Tour, Jewel Cave NM
Figure 1.11: Historic Lantern Tour不坐電梯,用自然的方式進出。

IMG_20230608_131059 Historic Lantern Tour, Jewel Cave NM
Figure 1.12: Historic Lantern Tour完全依賴燈籠的光源,所以拍照會非常困難。可能無法攜帶DSLR這種東西進去,但可以用手機照。

不管是哪種tour,強烈建議都事先到recreation.gov這個網站預定,現場到的話票幾乎是已經sold out,除非你是在冬天之類的淡季到這。經驗上,一個星期前、或甚至是幾天前可能還會有票,如果你是一個人前往是有可能可以撿到剩下的一、兩張。一群人前往的話這種機會小很多,最好不要賭這種機會。

就我所看過的洞穴裡,在Jewel Cave裡看到的並不算是最突出。不過洞穴有科學研究的價值,每個洞穴都有屬於自己的特殊性,不總是可以用養眼程度來衡量。目前認為Jewel Cave的形成主要來自長期泡在含碳酸的地下水裡,之後因為地殼上升而變乾,跟大部分洞穴因地表滲入的雨水或雪水經過長期滴水穿石才形成相當不同。

Black Hills這區大概從Memorial Day就開始會讓人覺得熱,尤其是下午的時候。可以的話,我喜歡選中午以後的時間進洞穴參觀,同時清涼消暑。洞穴裡的溫度大約都在50F左右,所以最好帶一件外套進去;此外,地上可能會有點濕,即使Jewel Cave屬於dry cave而不是大部分人較熟悉的wet cave,鞋子不要穿太差以免滑倒。

Next


[1. Introduction] [2. Scenic Tour]

Monday, June 17, 2024

LA Fleet Week, May 24/2024 (2)


[1. USS Carl Vinson (CVN-70)] [2. Military Displays]


IMG_9937 LA Fleet Week
Figure 2.1: 早上剛開放進場時的人潮,但我覺得至少有一大部分的人是要去看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

IMG_0429 LA Fleet Week
Figure 2.2: 美國陸軍這次派出了一輛M1A2 Sep3參展,台灣買的M1A2T大致就是這個型號,據說七月會開始抵台。

IMG_0412 LA Fleet Week
Figure 2.3: 不要覺得這種東西只跟男生有關,女生也很喜歡爬上來拍歡樂照。

IMG_0431 LA Fleet Week
Figure 2.4: 美國陸軍的黑鷹直升機,一樣可以進去參觀拍照,原來已經改良到L型了。

IMG_0425 LA Fleet Week
Figure 2.5: 這輛是給特種部隊用的,尤其是在沒有馬路的越野狀況。

IMG_0535 LA Fleet Week
Figure 2.6: 陸戰隊跟去年一樣是裝備展示最多的單位,應觀眾要求擺了這個陣容讓大家拍照。

IMG_0471 LA Fleet Week
Figure 2.7: 常見的陸戰隊UH-1Y直升機,坐輪椅也可以來參觀。

IMG_0485 LA Fleet Week
Figure 2.8: 美國的父母對小孩跟這堆軍械拍照沒什麼顧忌。

2. Military Displays

這個活動照例在戰艦愛荷華號前有軍備展示,跟去年一樣,陸戰隊是最亮眼的單位, 也有最多展示,包括裝甲車、直升機、榴彈砲以及各式單兵兵器。跟去年比起來,今年沒有海馬斯以及MV-22 Osprey,我想原因是因為陸軍也決定秀點東西,空間就這麼大,所以陸戰隊就騰出一些空間給陸軍。

美國陸軍最搶眼的展示是M1A2 Sep3的主力戰車,我是很高興有看到這一輛,而台灣之前在川普政府時期買的M1A2T就是這款(的外銷型),根據網路資料,會在今年七月開始抵台陸續交貨。M1 Abrams這款主力戰車之前在MCAS Miramar看過,因為美國的陸戰隊也有使用,但因為作戰任務的轉換,陸戰隊目前已經不用,所以我已經有好幾年沒看到這輛戰車。

之前看到陸戰隊的是比較舊型的M1A1,但新型跟舊型在外觀上沒什麼太大不同,常常是電子設備之類的更新。這次美國陸軍展出的這輛M1A2 Sep3也吸引不少民眾爬上去,想要的話也可以爬進去駕駛艙瞧瞧。我之前因為排隊參觀卡爾文森號已經很疲憊,就在旁邊簡單拍歡樂照就好。

IMG_0461 LA Fleet Week
Figure 2.9: 陸戰隊的裝配很多樣,包括這看起來像是陸軍用的榴彈砲。

IMG_0494 LA Fleet Week
Figure 2.10: 刺針飛彈也可以玩,不限男女以及小孩,不過小孩通常扛不動就是。

IMG_0511
Figure 2.11: 這個是拆除爆裂物用的遙控車。

IMG_0392 LA Fleet Week
Figure 2.12: 常見的陸戰隊輕型裝甲車LAV。

IMG_0530 LA Fleet Week
Figure 2.13: 要玩這種看起來像是狙擊手用的槍也可以,會有陸戰隊員教你如何使用。

IMG_0617 LA Fleet Week
Figure 2.14: 海軍那身白色的制服很亮眼,背景是陸戰隊的一輛LAV與戰艦愛荷華號的艦砲。

IMG_0463 LA Fleet Week
Figure 2.15: 美軍海軍有關海洋研究的攤子,其實美國海軍有可能是全世界對海洋做最多研究的單位,因為他們錢多。

IMG_0619 LA Fleet Week
Figure 2.16: 太空軍也有到這擺攤,也許下次該進去瞧瞧。

其他比較有趣的是海軍的海洋研究攤子,有海龜、鯨魚以及各種生物的研究。我想通常不是海軍自己直接做這些研究,而是委託大學或是其他單位做,海軍提供經費以及做監督。也因此,美國海軍可能是全世界對海洋有最深入了解的單位。

最新成立的太空軍也有一個攤位,不過已經沒力去看。

雖然這些展示大都可以在air show的場合看到,經驗上我會把時間完全花在空中表演,反而沒空好好看這些攤位。雖然我不太喜歡到LA這區,不過我還蠻喜歡這個活動。也許明年還會再來一次,多花時間在這些攤位,上船參觀就當成是次要的事。

Previous Back to US City/State (events)


[1. USS Carl Vinson (CVN-70)] [2. Military Displays]

Sunday, June 9, 2024

LA Fleet Week, May 24/2024


[1. USS Carl Vinson (CVN-70)] [2. Military Displays]


Photo Link

IMG_9948 USS Carl Vinson (CVN-70)
Figure 1.1: 要去看船得在Iowa戰艦博物館搭接駁車,而之前得先從停車場搭接駁車到這。

IMG_9968 USS Carl Vinson (CVN-70)
Figure 1.2: 上船前還有一個隊伍得排。

IMG_0003 USS Carl Vinson (CVN-70)
Figure 1.3: 大家等得無聊,就請求維持秩序的水兵當模特兒跟身後的卡爾文森號航母合照。

IMG_0248 USS Carl Vinson (CVN-70)
Figure 1.4: 終於等到可以上船了。

IMG_0020 USS Carl Vinson (CVN-70)
Figure 1.5: 卡爾文森號的編號是CVN-70,CV是航母,N是nuclear。第一艘尼米茲級航母是CVN-68,這是第三艘,所以是70。

IMG_0259 USS Carl Vinson (CVN-70)
Figure 1.6: 這地方是升降機,通常一次可以升降兩架F/A-18這類的戰機。

IMG_0376 USS Carl Vinson (CVN-70)
Figure 1.7: 寬大的船艙,之後要走到另一端去。

1. USS Carl Vinson (CVN-70)

一年一度的LA艦隊周照例在Memorial Day長周末舉行,去年第一次來,想說今年就不會再來了。但看到這次來的是USS Carl Vinson,也就是編號CVN-70的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顯然是個大咖,而之前從沒上過服役中的核子動力航空母艦,所以決定必須為此跑一趟。

參觀船的時間為10am到3pm,為了避開人潮,選擇周五到,而且在8:30am就到,想說這樣應該夠早,錯錯錯!從停車場得先排隊上接駁車到Iowa戰艦博物館,再從那排隊搭另一班接駁車到看航母的地方,而上船前還有一個隊伍得排!三個隊排下來一直到12:30pm才開始上船,總共等了四小時。好在排隊的地方都有流動廁所可以用,但沒機會吃午餐就是。

去年大概只排了半小時就可以上神盾艦,完全沒預料到今年上船如此困難,只能說航母的號召力真的是很大。根據一個當地的新聞報導,上次這地方可以登上航空母艦已經是十三年前的事了,顯然英雄所見略同,大家都知道機會難得,也都特地避開周末而選在星期五到,人到現場後才知道還是不夠早到。排四小時的隊不是什麼輕鬆愉快的事,好在大約70F左右的溫度還不錯,但對此不是特別有興趣的話可能會排不下去。

IMG_0304 USS Carl Vinson (CVN-70)
Figure 1.8: 即使航母是個龐然大物,裡面的走道跟一般的戰艦類似,沒有因此而比較寬。

IMG_0075 USS Carl Vinson (CVN-70)
Figure 1.9: 這是航母的錨。

IMG_0301 USS Carl Vinson (CVN-70)
Figure 1.10: 卡爾文森號的簡單spec,核燃料一次可以無距離限制跑20到25年。

IMG_0108 USS Carl Vinson (CVN-70)
Figure 1.11: 起降戰機的甲板應該是大家最期待的地方。

IMG_0105 USS Carl Vinson (CVN-70)
Figure 1.12: 大家一到這都是拿起手機拼命照。

IMG_0330 USS Carl Vinson (CVN-70)
Figure 1.13: 這東西俗稱the Bubble,負責戰機起飛前的安全檢查。

這種ship tour並不是在賺錢,因此會給大家充裕的時間看,在幾個地方也會停下來講解,並不會趕鴨子上架。起降戰機的甲板是大家最有興趣的地方,也待最久。好在海軍沒有擺爛放空甲板,特地放了F/A-18、F-35C、E-2D與SH-60讓大家拍照,也算體貼。據F-35C解說員的說法,其他戰機都飛到Bakerfields附近的NAS Lemoore去了,也就是電影Top Gun: Maverick鳳凰女後座Bob來的地方。

說實在的,這些戰機在其他的air show都有看過,嚴格說起來並不特別,但沒看過牠們待在航空母艦的甲板上,因此還是很有新鮮感。如果可以現場看他們起降航母當然是更好,但想當然海軍不會為了滿足民眾玩這麼大。即使如此,經過漫長等待終於可以站在這,大家都很知足。

甲板上一個叫做ICCS (Integrated Catapult Control System)的東西是另一個有印象之處,這東西俗稱the Bubble,負責在戰機彈射起飛前做相關檢查,是1975年後才開始在美軍的航空母艦上啟用。除了讓戰機起飛更安全,也增加起飛的效率。

IMG_0140 USS Carl Vinson (CVN-70)
Figure 1.14: F-35C與解說員,應該同時是飛行員。

IMG_0319 USS Carl Vinson (CVN-70)
Figure 1.15: F-35C與彈射軌道。

IMG_0111 USS Carl Vinson (CVN-70)
Figure 1.16: F/A-18戰機與後方的E-2D Hawkeye空中預警機。

IMG_0159 USS Carl Vinson (CVN-70)
Figure 1.17: 現場也擺了一架SH-60 Seahawk海鷹直升機。

IMG_0343 USS Carl Vinson (CVN-70)
Figure 1.18: 航母的艦島,70指的是CVN-70。

IMG_0187 E-2D Hawkeye on USS Carl Vinson (CVN-70)
Figure 1.19: 寫上USS Carl Vinson的E-2D空中預警機。

IMG_0212 USS Carl Vinson (CVN-70)
Figure 1.20: 結束前的最後一站,有這航母的艦長、XO、戰機人員與各種旗幟,是個不錯的拍照留念地點。

美國是這世界上願意讓尋常百姓到現役航空母艦上玩耍的極少數國家之一,而核子動力航空母艦可能更是唯一。雖然去USS Midway Museum這類的航空母艦博物館可以看到更多東西,但以「古董」為主,無法取代參觀現役(核子動力)航空母艦獨有的The Few The Proud優越感!日後走不動只剩嘴砲可以打時,這也是個話當年勇的好題材。

其實卡爾文森號航母旁還有一艘叫做Sea Hunter的無人軍艦可以看,但因為之前已經花了過多時間排隊,加上沒吃午餐也沒喝水,有一定的疲累程度,而回程搭接駁車又有一個長隊要排,就沒去看。印象中,往那方向走的人也很有限。我對那艘船是有興趣的,如果有出現在十一月的San Diego Fleet Week,我會試著抽空去看。


Next


[1. USS Carl Vinson (CVN-70)] [2. Military Displ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