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ntroduction] [2. Sipapu Bridge] [3. Kachina Bridge] [4. Owachomo Bridge]
3. Kachina Bridge

Figure 3.1: 典型從馬路旁眺望這三個石橋的效果,這地方可以看到Kachina Bridge,但blend in所以效果不好。

Figure 3.2: 這一小段路的坡度較大,所以設有欄杆,而且可以在右手邊看到Kachina Bridge。

Figure 3.3: Kachina Bridge的洞相對很小而橋身很厚,表示還很年輕。

Figure 3.4: 難得在這遇到人提供比例尺功能。

Figure 3.5: 橋的另一側,橋下還有點積水。

Figure 3.6: 跟Figure 3.2同一個欄杆,但由下往上看。

Figure 3.7: 其中一小段路有cairns幫助認路。

Figure 3.8: 另一小段有欄杆輔助的路。
在Sipapu Bridge後可以繼續開車到Kachina Bridge的眺望點與步道口,跟Sipapu Bridge類似的是,可以在停車的附近遠眺Kachina Bridge,但真想好好欣賞這座石橋,得捨棄就近在馬路邊看的省電模式,花點時間走一小段路才能獲得好的投資報酬率。
走到Kachina Bridge的難度跟走到Sipapu Bridge類似,都是來回1 mile多一些,且有400+ feet的爬升。步道本身其實不難走,但有些地方坡度較大需要用到欄杆輔助,有些地方還有石階梯。險峻的程度略高於Sipapu Bridge,但慢慢走應該沒什麼問題。
走到Kachina Bridge旁會覺得這座石橋的洞相對小很多,而且橋身非常粗勇,表示受到侵蝕的時間相對沒那麼長,也是三座石橋裡最年輕的。根據公園的網站表示,橋身旁有petroglyph,但人在現場時沒意料到有這東西,很典型的因大失小。我對這些petroglyph是有興趣的,希望下次再到這時還記得這件事。
Previous Next
[1. Introduction] [2. Sipapu Bridge] [3. Kachina Bridge] [4. Owachomo Bridg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